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郝吉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五年

2018.6.11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我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大气防治这五年,也就是说大气十条颁布以来的情况。我想分五个方面来给大家汇报。

 144132_201806111103021.jpg

  一、大气十条的颁布,为什么颁布大气十条?

  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环保总局后来改名为环境保护部,共同完成中国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研究。在那个战略研究当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中国大气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战略研究。当时目标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浓度的指导值。这是一个战略性目标。当时制定目标的时候很多人怀疑,到2050年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也有人认为我提这个目标比较保守,中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根本不需要40年,2007年和2009年提出来的,不同意见讨论结果加了基本两个字,基本实现总目标。当时对大气污染形势的判断,第一条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存在着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当时用隐忧这个词,没有说发生。2013年实际上中国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二、中国大气污染减排难度和压力很大。

  当时有三句话,中国的大气污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复杂性是世界最复杂的。治理起来我们难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进一步的强化大气污染的保护工作。第三条当时判断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管理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新的转型。为什么叫新阶段?就是必须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为导向。当时我们总是说总量减排,目的是改善空气质量。另外我们空气质量管理进入复合型污染的控制阶段。基于这种判断和战略目标,在2011年修订了火电厂的排放标准,这个排放标准修订应该说是贯彻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这个目标当时颁布以后很多人说这是史上最严的目标,排放标准是最严的标准。

  有了排放标准以后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在环保部的网站上公布以后,收到反馈意见是最多的一个标准之一。这个标准制定为我们实现我们标准实现卫生组织的接轨创立了很好的条件,尤其是把PM2.5列入了标准。这个标准在2011年底之前都完成了。我准备去美国过春节,当时环保部长和副部长都告诉我,过了春节之后我们上班第二天发布这个标准。过了节以后,我观察着没有发布,我说好事多磨出了什么问题,我从美国打电话问,给我回答是这个标准要登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以后再颁布。这个标准成为我们现在所有环境标准当中唯一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颁布的标准,可见标准的重要性。

  第三个我们一个标志性的措施,就是我们的环境保护实现四个战略性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控制目标从总量控制到空气质量改善。第二个控制对象从燃煤污染到多种污染源控制。控制手段从控制点源开始由多种污染源控制。区域来说进展到联防联控的控制。大气法2000年修订以后,15年没有修订,大气法严重不适应大气环境保护需求。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三区九城的控制重点区域,这都是一些进展。但是这些进展过程当中,在2013年1月份在中国东部地区出现大面积的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13号污染程度非常的严重。

  特别是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都是二次成分占到主导的位置。所以这种背景下才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分为两句话描述,一个是经过五年努力达到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第二个力争再用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有的人老是看第一句话,我把两句话加起来,经过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这个任务中央判断的艰巨性,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做好的。

  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十条,是第一个国家层次上控制大气污染的行动计划。过去的计划都是国务院办公厅批发各个部门的计划,这是国务院领导制定的。第二个这是第一个针对PM2.5的行动计划。第三个这是第一个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的一个行动计划。三个第一,说明我们大气空气污染控制的目标性和提出的任务。

  颁布了五年以后,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怎么样。我们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几个重点地区来看,圆满完成了大气污染提出的十条任务。北京提出了60微克左右,很多人监督60微克左右,怎么监督?我说60微克左右。60微克左右肯定是艰巨的多。当时北京改善25%,当时是89.6%,那就是下来70微克。60微克左右是更新的任务,当时说至少在65微克以下,才能在60微克左右。去年我们顺利达到北京58这个目标,实现大多数人认为难以达到的目标,这是一个情况。

  我们全国PM10下降的幅度达到了预期的情况,当时提出来全国PM10下降10%,结果我们平均下降了22.7%。

  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这是全国重污染天数,京津冀的重污染天数,长三角、珠三角,珠三角基本消除了重污染天气,京津冀重污染天数从75天降到28天,这是很大的改善。

  三、基本科学共识。通过五年我们达到基本的科学共识,在大气污染控制上。有几条:

  一、我们大气污染的来源,为什么形成重污染?重污染的原因进一步探明京津冀的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来源,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等、是京津冀及其周边秋冬季污染主要来源,其中燃煤排放仍然是首要来源,一次排放对采暖期PM2.5贡献率达到20%到30%,对有机碳的贡献显著层家,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转化为二次颗粒物,形成硫酸盐、硝酸盐,总体来讲燃煤排放对秋冬季污染工作,PM2.5的贡献率达到30%到50%,中国控制燃煤污染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任务。

  第二个从宏观和纵观来看,宏观来看大气污染原因就是我们排放强度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我们解读重污染老解读天气形势不利,很少解读我们排放量太大,其实我们排放量太大才是主导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人的作用就明确了。

  纵观来看对重污染分析如何形成的,三个问题,一个是本地积累,第二个区域传输,加上二次污染物的转化。本地积累比较清楚,北京千万人口的城市,取暖排放。有利气象条件把北京污染给吹走了,北京就好了,你排放太大也要消减。第二个区域传输,包括京津冀的周边地区,包括山东、河南都是对北京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有太行山脉、燕行山脉,两个山脉地形条件相当于把污染拢在一块。第三个二次转化,颗粒物转化一部分,和原始排的颗粒物两部分,纵观形成原因提出三条。

  第三重污染期间PM2.5的组分和成因变化明显。污染过去硫酸盐、二氧化硫是主要矛盾,现在硝酸盐已经成为重污染期间最重要的二次组分,要改善颗粒物的污染,控制硝酸盐是首当其冲。前两天北京温度达到40度,臭氧浓度到200多,氮氧化物是重要的控制对象。

  第四条颗粒物污染和不利气象条件之间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气象条例不利,污染之后对气象有反馈作用,使不利作用更加剧,这个认识上有了新的体嘎。

  老有人说气象条件是不是最主要的,我们这里说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这些年有变化,有波动,但是总得处于不利的情况。去年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制定北京地区污染控制规划的时候,大概是针对北京去年达到62到63微克,甚至64微克,那时候是用2016年气象条件做的,去年达到58微克,有人可以相信,之所以比预期的环境质量好,是因为2017年的气象条件比2016年好。特别是去年11月12月两个月的气象条件真是特别好。北京有一段成为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好的10个城市之一,这是一个气象条件的作用。

  这里把气象条件相同的几天摆出来,这是积累三天的情况,一个是积累四天的情况,气象条件差不多,用了蓝的PLAM指数,下面对应是空气质量,2017年气象条件相同,污染物有改善,我们控制效果跟我们减排有很大关系。

  我们科学上取得四点共识,我们采取很多行动,效果怎么样,做了分析。措施来说三大类,第一类能源结构的调整,包括煤炭用量下降3亿多吨,五年3100亿千瓦时的电力,代替煤炭和油品,建设成了十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锅炉20多万台。

  还有产业结构调整,还有一批重大减排工程。国家重大减排工程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大气污染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总体的措施。

  由于这些措施的作用,全国的污染物减排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的一次排放这些年显著减少,减少二氧化硫59%,氮氧化物减少20%,硝酸盐成为颗粒物当中主要成分,为什么?二氧化硫减排幅度大,氮氧化物减排幅度不够,所以硝酸盐凸显了,所以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是刻不容缓的。

  减排二氧化硫的图来看,哪个行业减排最有成效,红颜色是电力行业,我们看到电力行业排放量迅速下降。从全国来看减排二氧化硫电力行业是第一工程。电力行业后来自主提出了超低排放行动。

  各种措施对减排的贡献也做了分析。这里对二氧化硫的减排,燃煤锅炉整治最主要,对氮氧化物减排电厂超低排放最主要。对PM2.5减排是工业体表改造,每项污染物减排效果列出来,判断哪些措施有利,哪些措施不利。

  那个对减排量评价,这是对大气当中颗粒物浓度的减排贡献,从减排量反映到空气当中污染物浓度减少了。这里是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了6.8个微克,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4.2微克,重力工程减少了10微克,其他减少了4.0微克,单项措施对减排PM2.5的贡献,看哪种有效。我们减排有效性也得到了证明。

  秋冬季对散煤燃烧、散乱污企业进行了整治,“双散”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比2016年显著下降,散煤清洁化替代和烟煤处理。

  大家非常关心从去年四月份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的集中攻关专项。在环境保护部强有力的组织下,成立了1500名的科学专家组,往下推动,这是组织的优势力量。

  第二个建立“一市一策”的跟踪计划,选择2+26个城市在京津冀,每一个城市成立一个专家团队,1+1对应。解决了地方有想法没有办法的瓶颈。

  第三个团队结成很多科研计划的成果用到2+26个城市。国家的各项成果包括科技部的大气重点专项,那个大气重点专项的投资是24.76亿,那个项目治理大气上科技投资是历年来最高的一个五年计划。另外还有科技基金委,基金委专门列了联合重大治理计划。

  由于2+26的作用,很多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的减少,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2+26个城市团队不单对秋冬季污染治理发挥了作用,也为大气制定三年作战计划提供了科技支撑。每一个团队都为所在的城市提交了制定三年作战计划的科技支撑材料。

  补充说一句,攻关项目对推动科技成果快速应用到我们大气治理实践非常有效的。

  对挑战和建议我提几条,打赢蓝天保卫战关键性挑战在哪里?第一个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PM2.5的防治刚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是10微克立方米,北京去年取得很大成绩是58微克,58和10之间有多远这一块。第二个我们治理的渠道成效总是先易后难,随着治理进程越来越难,可以这么讲,治理二氧化硫相对比较容易,治理氮氧化物就难,治理VOCs更难,二氧化硫减少了,氮氧化物减少了,PM2.5一次减少了,我没有给VOCs,为什么?VOCs是增加的态势,不是减少的态势。空气质量管理进入了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的深水区。

  第二个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的调整,为大气污染消减潜力有待释放。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是长期系统的工程,还是需要时间。

  另外坚持科技引领,继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的大气环境管理治理体系,这还需要花更大力气。实际上科技引领,在科技上花更大投入,取得更多的进展,这是我们持续支撑我们科技治霾的必然条件。

  从这里我给了一个英国例子,伦敦烟雾事件治好了,它们花了50年治好的,这是它们50年两条线,第一条是二氧化硫,第二个是烟尘,这是1950年到2000年。英国现在整体质量怎么样,发生了转化,燃煤污染变成了机动车污染,在英国大伦敦有63%的颗粒物来自于地面交通源,其他还有一些交通源,还有一些移动源。63%的地面交通源又解析过去了,也就是伦敦的污染已经从燃煤型转为机动车控制型。

  中国怎么样?中国现在燃煤治理仍然是第一的,随着发展机动车污染治理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北京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北京最近颁布了源解析的结果,移动源对PM2.5贡献在本地源占了45%。

  大伦敦地区总管总结出的五条经验。一、改善空气质量是可能的,伦敦经验证明是可能的。我们北京经验也证明可能的。二、伦敦仍然面临严重的挑战。这条我们要记住,不要认为我们没有挑战了,我们也有更严重的挑战。三、在伦敦地区建立超低排放的区域是必要的。北京老说要建立超低排放区,还一直没有建。四、消减和应对是双重整治。五、国家之间、城市之间需要一起努力,也就是我们联防联控。

  第一条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果。有些指标有标志性,比如说“京60”有标志性的,人人都说难达到,市长说提脑袋来见,这个指标达不到,是标志性的,很多措施出来了,所以就引领了,这是一个。

  再一个扩大治理区域,京津冀是严重的,有些地区比较严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外,我们建议加上新三区,川渝地区、汾渭平原、长江中央城市群。三个地区符合中央长江经济带战略上的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有水污染防治,也有大气防治做一些工作。

  另外如何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尤其是交通结构调整,如何优化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运输体系,不要把运输都转到公路上来,转到公路上来导致柴油车污染加重。另外建议推动国家减排工程,我们国家减排工程通过二氧化硫国家十一五列出了这个目标,十二五是氮氧化物减排,十三五今后要做什么减排工程。第一柴油车,启动清洁柴油车行动计划。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做柴油车、机动车污染整治的专项活动。第二非电行业加强污染控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钢铁行业达标排放和超低排放的问题。第三条搞VOCs减排的国家行动,这三个国家行动是需要的。

  特别是针对氮氧化物和VOCs两类污染物。加强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国家加强大气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方面,缺少统一规划,缺少顶层设计,所以比较多。如何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平台,还是有很多挑战的。包括我们空气质量标准科学性和匹配性有待改善。

  总得来看,我们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执行和保障是有利的。大气治理的成效也总结出一批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往前总结经验,一定再战,我们要打赢蓝天保卫战,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打。总体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续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到2050年我们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非常有希望的。这个希望寄托在年轻同志的努力,年轻同志能够享受到2050年好的空气质量,最后希望寄托到大家年轻同志身上,谢谢大家。

   注:演讲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未经本人审核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