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事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新政来了

2020.6.19

  近日,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透露了山西省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中实行的大刀阔斧的人事制度改革。其中包括诸多重量级新政:

   • 取消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年初统一下达增人计划的管理模式;

   • 对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其流动可不受流向限制;

   • 用人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在无收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5倍之内由单位自主申报。

  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将拟定增人计划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层面的文件,象征着政府对人事管理权力的进一步下放,也从根源上动摇了高校等单位事业编制的底层逻辑。

  这不仅透露了国家层面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人事管理改革的最新风向,是全面取消编制的改革之路上重要的一步;在另一方面,这一举动或许还将为一直备受争议的“非升即走”制度带来新的转机

105659_202006191953061.jpg

  ▎人才新政

  这份文件包含的信息量极大。首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招聘及增人计划,山西省人社局在《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取消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年初统一下达增人计划的管理模式,试行宏观调控、事中事后监督的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自主拟定增人计划,主要包括人才引进数量、类型,引进方式和引进时间等。

  人社局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在自主编制当年增人计划时,应统筹考虑接收国家政策性安置人数,预留编制专项用于接收各类政策性安置人员。

  同时,组织人社部门不再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的公开招聘实施方案进行事前备案。用人单位可自主组织实施公开招聘,招聘范围、对象、批次、时间、地点及考核形式、内容由各用人单位自主确定。

  对聘用结果、人员情况,用人单位都需在每年6月和12月向同级组织、人社、编制部门备案。

  此外,《通知》中还提到,对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其流动可不受流向限制

  并指出,用人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在无收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5倍之内由单位自主申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人社、财政部门备案;“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相应增加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通知》中明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人事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部门要对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情况加强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予以严肃处理。

  《通知》的最后一条注明,上述做法将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何为编制

  早在数年前,高校就已经开始了一场自顶向下的人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的最终指向,就是取消高校教师编制,盘活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高校的依法自主办学

  改革之前,教师属于身份编制,编制直接与教师本人一一对应。在这一阶段,大学教师是国家的“员工”,而不是大学的。因此学校无权解聘教师。

  1993年,为了扩大学校的人事自主权,国家首次提出要对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并在此后进行了一场持续了20余年的艰难改革。

  改革后,中国高校普遍实行岗位编制。教师不再是国家的员工,而是学校的雇员,编制只与岗位对应而与人无关。学校聘任谁、解雇谁,国家无权干涉。而国家保有对高校设置多少岗位、岗位上有没有人,编制的资源有无被贪污、滥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权

105659_202006191953062.jpg

  本次山西省人才新政中“取消统一下达增人计划”一条,也就意味着国家对于“岗位”的管理权或许也将全面放开,放开之后,学校每年招聘多少人,新增设多少岗位,都有学校说了算,人与岗位,从设置到管理,都由学校全权负责,国家只保有监督权

  在其他省份,这项改革依旧在继续:一方面,以北京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随自然减员逐步回收编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全员聘用制也已得到很好地贯彻。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全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3%,基本实现了高校新老教师的全覆盖。

  ▎取消编制之后怎么办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取消编制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这以舶来品也逐渐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是一项在国外已经实行数年的成熟制度,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得到广泛的推行。

105659_202006191954451.jpg

  然而预聘长聘制进入中国几年来却屡屡遭遇“水土不服”,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长久以来中国高校不能自主制定增人计划,而须行政部门统一下发。

  高校教师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状态,因此预聘制教师的晋升有明确的指标限制,预聘期考核也因此普遍存在着竞岗现象。也就是说,晋升标准不确定也不固定,并且会随着新进教师的水平升高而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增人计划制定权力的下放,若这一制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竞岗现象或许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这样一来,不仅预聘长聘这一制度的实行将迎来新的转机。中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或许也将随之迈向新的台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