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免疫浊度法

2019.5.10

免疫浊度法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自动化检测系统和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浊度法原理

  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两者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如形成的复合物增加,反应液的浊度随之增加,与一系列的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受检物的含量。

  按照仪器设计的不同分为透射比浊仪测定法和散射比浊仪测定法。测定方法又可分为速率法和终点法。

  1.免疫透射比浊法:

  根据郎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当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系统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光线被吸收。吸收的量和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透射比浊仪测量出由于反射、吸收或散射引起的入射光衰减,其浊度以吸光度A表示,A值反映了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

  郎伯-比尔定律

  C:溶液浓度

  K:常数或cd

  c:分子吸光系数

  d:光路长

      2、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 
  在上述比浊法中,少量的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极难形成浊度,除非放置较长时间;如形成较大的复合物,则抗原和抗体用量也较大,显然不符合微量化的要求。于是发展了免疫胶乳浊度测定,其基本原理是:将抗体吸附在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上,当遇到相应抗原时,则使胶乳颗粒发生凝集。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之内不阻碍光线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胶乳颗粒凝聚时则使透过光减少,这种减少的程度与胶乳颗粒凝聚的程度呈正比,当然也与待测抗原量呈正比。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选择适用的胶乳,其大小(直径)要稍小于波长。用500nm波长者,选择100nm颗粒较适合;用585nm波长者,则选用100~200nm颗粒为好。目前多用200nm的胶乳颗粒。其次,胶乳与抗体结合时用化学交联虽好,但失活也较严重;一般用吸附法即可。

  3.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其原理是指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时,光线被折射,发生偏转。偏转角度可以从0-90°,这种偏转的角度可因光线的波长和复合物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同时也和散射夹角成正比,和波长呈反比。

  测定方法有终点法和速率法两种。

  终点法是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即复合物形成后作用一定时间,通常是30-60min,复合物浊度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但又必须在聚合产生絮状沉淀之前进行浊度测定。

  速率法是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两者结合的速度。速率法是测最大反应的速度,即反应达到顶峰时的峰值。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几十秒内得出结果,峰值的高低与抗原的量成正比,峰值出现的时间和抗体浓度、抗原抗体的亲和力直接相关。速率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终点法好。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免疫浊度法存在难以克服的钩状效应。即在定量抗体中加入抗原量达到最佳比例时,形成的IC量最大,反应速度最快。如继续加入抗原,形成IC的量不但不再增加,反而减少;反之,在定量抗原中加入抗体,在抗体过量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这种后带(抗原过量)和前带(抗体过量),统称为钩状效应(hook effect)。钩状效应可以产生假象的弱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二)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1.抗原与抗体的比例:理想状态是抗原与抗体比例合适全部结合,事实上有困难,根据Heidelberger曲线理论,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量时,复合物随抗原量的增加递增至抗原与抗体两者比例最合适时达高峰,因此免疫浊度法中保持抗体过量;

  2.抗体的质量:应是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并使用R型抗血清;

  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关键是pH及离子种类,通常用磷酸盐缓冲液作反应液;

  4.增浊剂的应用:通常用非离子型亲水剂,如聚乙二醇(PEG)、吐温-20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