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白细胞过滤的全血质量控制及临床之研究

2019.8.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过滤白细胞的质量控制及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不同过滤器过滤白细胞的血液作常规外观、热源及无菌试验质控,并随机抽取902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482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病人为观察组,42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合格。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能够减少输血反应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安全输血方法,但必须对白细胞过滤技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白细胞 输血反应 白细胞过滤 质量控制 

[Abstract] Aims: Discuss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n percolating the white cell from blood and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on blood transfusion in clinic. Method: Operating the routine test in terms of appearance, heat and asepsis for the blood percolating white cell by different percolator respectively. Randomly selected 902 patients whom took blood transfusion, which 482 among them who had been taken percolated white cell transfusion as observing group that the rest of them who had not as comparison group. Discussing the negative transfuse response from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sults: All the index values of the blood percolating by white cell percolator were normal. The rate of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responses in observing group was 0.4%;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mparison group (P>0.05) which is 3.8%. Conclusion: transfused the white cell percolated blood coul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n the transfusion response; hence it is an ideal way of safe blood transfusion currently. But th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on the technique of white cell percolat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Keyword: white cell, transfusion response, white cell percolating, quality control 

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输血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一代血液制品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输血既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WBCNHF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反应,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入的供者白细胞与受者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应答而产生的针对白细胞的抗体所致[1]。一般认为血液滤除后的白细胞降至5×108个/L时,可避免因白细胞抗体所致的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残留白细胞数小于5×107个/L可使发生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大为降低,白细胞降至5×106个/L则可预防HLA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以几及与白细胞携带病毒相关疾病的传播[2]。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来自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且需输血者902例,其中血液病38例,消化系统疾病204例,有较严重失血的外伤182例,肾病32例,产科及妊娠相关疾病106例,肿瘤216例,其他124例,902例均有临床输血指征。  
1.2材料 将国内4家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分为A、B、C、D组,而悬浮红细胞采集来自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偿献血者血液,经离心制备,去白细胞的悬液红细胞均在输血前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而成。  
3 方法  
1.3.1将过滤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及过滤器进行质量控制 ①一次性过滤器作外观、热原及无菌实验质控;②分别对不同滤器过滤的去白细胞血液作产品常规外观,容量等质控。③检测过滤后红细胞回收率 ④检测白细胞残余量。  
1.3.2将受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2例,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420例进行非滤器的输血,两组间病种构成输血次数,输血量,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记录两组患者输血前15min,输血后15min,1h、2h体温(腋窝体温)变化情况,观察有无畏寒、皮疹等症状的发生。输血反应诊断判断标准参照文献[4],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出现下列症状之一的即判有输血反应,体温升高1度(排除外源疾病或非输血因素所引起的体温升高),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皮疹,血压下降,胸闷和呼吸困难,未出现上述症状者为无输血反应。  
1. 4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  
2 结果  
2. 1 滤器外观 、热原及无菌检测,4种过滤器均外壳光洁,无明显机械杂质、异物,焊接面均匀、无气泡,滤器检测无热原、细菌生长。  
2. 2过滤后血液外观、容量等检测,外观无凝块、溶血、气泡、血袋无破损、容量符合要求。过滤后血液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余量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经A、B两种同批次白细胞滤器过滤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合格,而C、D两种同批次滤器不合格,主要是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残余量和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符合要求,通过多个样本均数间每2个样本均数比较的q检验,血袋白细胞的残余量,A、B、C均<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32、6.921、5.273,P<0.05)  
2.3 输血前后发烧(体温大于37.5℃)情况比较观察组输血前后发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发烧率输血后比输血前明显增高(P<0.05);输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后观察组(6.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烧率(1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输血前后发烧情况比较 (单位 %)  
组 别 n 输血前 输血后  
观察组 482 30(6.22) 32(6.63)  
对照组 420 32(7.61) 62(14.76) 

对照组输血后与输血前比较: P<0.05;输血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 P<0.05

2.4 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仅出现2例体温升高1℃者(0.4%),对照组16例发生输血反应(3.8%),反应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6例输血反应者除出现体温升高外,还有明显畏寒,肉眼可见的皮疹等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有输血反应为应变量(Y=0有输血反应,Y=1无输血反应),以年龄(×1)、性别(×2=0为男性,×2=1为女性)、输血量(×3)、研究组别(×4=1观察组,×4=2为对照组)、输血前体温是否大于37.5℃(×5=0输血前体温不大于37.5℃ ,×5=1输血前体温大于37.5℃)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采用过滤白细胞输注血液的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OR=9.876,P<0.05)  
3 讨论  
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对患者造成危害,所以早在6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第一代白细胞过滤器,到目前第三代过滤器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但随着对去白细胞过滤器和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深入,sprogoeu 发现由于血液过滤前保存的时间越长,白细胞去除率越低,而且仍不断引起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不仅是残留的白细胞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含白细胞的血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可溶性HLA抗体、细胞因子、生物反应修饰因子和酶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也参与和介导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因此在血液被保存前去除白细胞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的滤去上述物质。  
输注白细胞血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安全输血方法,可避免或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为了保证输血安全和血液质量,必须对白细胞过滤技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5]。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输血亦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某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与白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可通过白细胞的输注而传播,如巨细胞病毒(CMV)、HIV等常因漏检,通过输血而传染。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目前,一次性使用滤白细胞滤器能够选择性过滤去除99%以上的白细胞,从而达到很好的输血治疗效果。  
本文观察数据显示,正确的操作技术是白细胞过滤合格的保证。最好在采集后8-72小时内过滤血液,若超过72小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大部分破裂,并释放细胞物质,使过滤白细胞失去意义。另外滤除了白细胞的血液所引起的输血反应率明显低于未滤除白细胞的血液的输血反应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将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滤除后再给患者输注,可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达到了预防WBCNHFR发生的目的,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作者也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未采用过滤的白细胞输注血液的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对危险显著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输血器是一种筛网式滤网,孔径为170μm,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少量可能存在的聚集血小板,大部分白细胞和纤维蛋白不能滤除。而使用一次性滤除白细胞滤器采用醋酸合成纤维等做为滤过膜,孔径为20μm --40μm,白细胞去除率可达99%以上,从而大大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输血反应,在安全输血上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Decary Femerp,Giavedoni,et al. Aninvestigations of nom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J]. VoxSung,1984,46:277  
[2] 王培华 输血技术[M]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察检验检总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I 8469-2001)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4-13  
[4] 徐文皓,李志强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 中国输血杂志 2002,15(5):368  
[5] Krandick E Vorn wald A, GossrauE Leukocyte depletion by in-line- filtration[J] Beitrin fusionsther Transfusionsmed,1994,32.6  
[6] 刘智勇 蔡兰 余荣明等 白细胞滤器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 2005.18(1):43-44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