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巴斯德所参与H7N9病毒基因组数据分析工作

2013.4.18

  尽管人们早已知道,禽类H7N9甲型流感病毒广泛存在于全世界,但此次是首次发现了感染人的病例。病例发生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积极参与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组织的、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的对H7N9的研究。4月12日,他们完成的关于新型人感染H7N9病毒的研究结果在国际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上海巴斯德所病原诊断中心郝沛研究员主要参与了此项研究中的基因组数据分析工作。

  2013年3月,上海以及安徽地区的3名患者均出现发烧、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两位有家禽接触史,并最终导致3名患者死亡。研究人员通过检测病人的呼吸道样本并排除了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可能后,最终证实造成此次感染的元凶来自一种新型的重组流感病毒,即H7N9。这表明,在经历了进化重组之后,一种新型的重组H7N9病毒已经获得了引起人类下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测序分析显示,H7N9病毒8个基因片段中,六个内部基因起源于禽流感H9N2病毒。其中,在安徽和上海的一个病人感染病毒中,血凝素HA基因在其 226号氨基酸位点上发生了一个Q226L的突变,但未能在另一个上海病人样本中发现。该突变通常被认为在流感病毒从只能感染禽类到能够感染人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这三名患者感染的病毒中,HA基因的160号氨基酸位点均有一个T160A的突变,而且,氨基酸神经氨酸酶 (NA) 秸秆区域存在5个氨基酸的缺失,这可能与H7N9病毒的致病性相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