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周五直播|核与粒子青年“1+1”论坛

2023.12.2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634.shtm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2日(周五)9:00-18:00

直播平台:

202312211447476563.png

科学网APP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202312211447476562.png

科学网微博

202312211447476561.png

科学网视频号

202312211447476560.png

科学网B站

【直播简介】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中国科学院青促会)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在院所两级领导关怀下,中国科学院青促会高能物理研究所小组(简称高能所小组)现有正式会员89名,优秀会员10名,多数已成长为高能所乃至全院科研核心骨干,在不同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优秀青年交流成长,2022年在李正伟、刘彦韬、杨福桂等会员倡议下发起首期“1+1”论坛,围绕核探测技术与空间应用需求如何更好地结合,以促进技术创新,拓宽应用场景,该活动吸引到百余名所内外优秀青年热情参与,碰撞出激烈火花。为进一步扩大“1+1”论坛影响力,本期论坛依托高能所小组和所内各科研、管理和支撑部门,并列为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青年论坛例行活动(未来计划每年两期),得到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探测与核成像)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理事会、北京分会、数理分会、化材分会、工装分会、信管分会等同仁们大力支持。

“1+1”象征着需求与技术有机结合,先进需求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先进需求;“1+1”象征着人才与项目有机结合,优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通过重大项目培育优秀人才,通过优秀人才引领重大项目,是青促会目标所在;“1+1”也象征着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科研人员是科学普及的源头活水,科研创新也离不开社会公众支持,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推进科学普及,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形成理性思维认知,进而培育公众科学精神,必将极大反哺科研工作顺利推行。“1+1”还预示着中国科学院青促会高能所小组乐意走出来,与更多所内外优秀青年学习交流,协力合作的美好愿景,期待本次论坛成为优秀青年的一场学术科普盛宴,达到1+1>2的效果。

【日程安排】

20231221144717346.png

【报告人简介】

1.郭聪(低温晶体X射线探测器性能研究)

20231221144716875.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江门中微子实验反符合探测器研究及低本底低阈值探测器研发等工作。在江门中微子实验中负责反符合探测器氡相关本底研究,带领团队完成mBq/m3气体氡浓度测量装置,mBq/m3量级低氡超纯水生产装置及μBq/m3水中镭含量测量装置等多套国际先进装置的研发;在低阈值探测器方面完成低温CsI晶体探测器研发,获得国际上最高的晶体探测器光产额;曾获中国科学院粒子前沿卓越中心优秀人才奖,RDTM杂志最佳论文奖等。

2.杨明洁(硅光电倍增管用于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

20231221144716874.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LHAASO组,从事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SiPM相机研制与标定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13批会员,入选“天府峨眉计划”省校省院省企合作人才专项。

3.孙校丽(基于GPU加速的X射线成像算法及实现)

20231221144716733.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从事射线成像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谢家麟基金一项,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入选北京市科协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4.刘彦韬(X射线康普顿散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20231221144716732.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面向核能安全领域需求开展先进辐射探测/成像技术研究和仪器研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

重点部署项目、人才支撑体系专项及中核集团等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曾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高能物理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兼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分会委员/工装分会委员/高能所小组长、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北京核学会理事等。

5.杨云霞(高能所招生政策宣讲)

20231221144716731.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育处副处长

教育学硕士,主要负责高能所研究生招生考务、科创计划、研究生心理健康等工作。

6.郑文莉(高能所学术期刊宣讲)

20231221144716730.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文献信息部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资源建设工作组成员。负责研究所图书馆、战略情报及科技出版等工作。

7.张兵兵(超快X射线探测技术及应用)

202312211445476567.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同步辐射超快X射线探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结构动力学线站负责人,北京同步辐射装置VUV课题组组长。2016-2018年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项目,负责发高重频超快X射线衍射探测技术;2018年起参与“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负责结构动力学线站建设;2021年起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开发金属增材制造同步辐射原位表征技术和平台;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B、APL等期刊发表2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岗位,2023年度稳定支持青年团队成员等。

8.姜维春(气体探测器用于空间X射线偏振探测)

202312211445476566.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X射线天文学卫星载荷研制与空间X射线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曾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完成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中能望远镜(ME)的研制,现为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卫星偏振测量X射线聚焦望远镜阵列(PFA)主任设计师。同时致力于空间探测劳厄聚焦技术以及宽波段X射线偏振望远镜(WXPT)和宽视场MeV伽马射线望远镜的相关探测技术研究工作。

9.王于仨(X射线干涉望远镜概念研究)

202312211445476405.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负责百米X射线标定装置,eXTP卫星SFA载荷总体设计以及EP卫星FXT载荷地面标定等工作,带领团队开辟了国内大型X射线聚焦望远镜标定研究方向。目前正在开展eXTP-SFA载荷研制、X射线干涉望远镜预先研究等。

10.杨福桂(浅谈新同步辐射光源X射线光学繁与简)

202312211445476404.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正在围绕新一代低辐射同步辐射源对光束线工程提出的挑战,连续参与了北京同步辐射装置高能同步辐射源的预研项目以及正在进行中的高能同步辐射源建设项目。研究方向包括:超高精度X射线光学镜面形状测量技术和设备开发,高精度和高稳定性X射线主动光学器件技术研究,新型同步辐射光束线设计,波前检测和调制波长等。自2018年以来,一直负责高能光子源(HEPS)项目的光学设计系统,承担HEPS束线的物理设计、关键光学设备的物理设计以及测试设备的研发等任务。

11.储胜启(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学及应用)

202312211445476403.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材料物理专业,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同步辐射硬X射线吸收谱学(XAFS)实验方法及应用研究,包括先进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结构表征和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材料在近工况条件下的原位在线表征技术。先后发展了高压调制XAFS方法、时间分辨QXAFS方法、高灵敏度XAFS探测系统、电化学原位XAFS方法等。并与多个科研院所和大学的课题组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共同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SCI一区40多篇。

12.李玉锋(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的金属组学方法学及应用)

202312211445476252.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致力于基于大科学装置的金属组学方法学研究与应用。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金属组学》(科学出版社,2016)、《汞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2018)、《Applied Metallomics》(Wiley,2024),参编《Nuclear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Metallomics and Metalloproteomics》(RSC,2010)等专著14部,授权专利2项,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1项;中组部、团中央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首批启明星优秀人才奖获得者、首届金属组学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美国环保署 (USEPA)高级青年访问学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病协会氟砷硒专业委员会委员、CSTM合格评定仪器使役性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金属组学平台秘书长、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金属组学与光谱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山东医学会高级会员;Atomic Spectroscopy编委、客座编辑,《中国无机分析化学》青年编委、客座主编,《环境卫生学》青年编委。

13.王黎明(纳米材料与生物体多层次作用分析及应用)

202312211445476091.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围绕纳米材料与生物体多层次作用,基于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开展创新分析方法研究;研究纳米-生物/化学界面作用,首次建立蛋白冠原位分析方法,研究单细胞与生物体内纳米材料输送、分布、蓄积、代谢的全周期过程,阐明纳米生物效应的规律;通过精确调控生物体纳米材料的行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病原体纳米材料,推动纳米医学的应用。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分会青年委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 Analytical Chemistry, ACS Nano, 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100余篇论文,被引用12000余次,H-index 52。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中国毒理学会-联合利华毒理学替代法创新奖、国际纳米药剂学青年科学家等奖励。

14.刘静(LIGA和纳米岛自组装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312211445476090.png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