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Vero 细胞在 WAVE 反应器中的微载体球转球放大(五)

2020.7.07

相比搅拌罐而言,WAVE 反应器在同一个培养袋中可以有更宽的培养范围(10-100%工作体积),对于种子扩增和细胞消化的不同反应体积,都可以提供均匀有效的混合,从而实现微载体的原位消化,而无需特定的消化反应器。避免了消化前后微载体的转移,操作简单,均匀有效的混合有利于精密控制消化反应的条件,最大程度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回收,成为微载体球转球成功放大的关键。

 

    球转球实验 B2B  #4 和#5 的结果提示,球转球进行高倍率放大也完全可行,放大倍率可以达到十倍,前提应该是让种子培养达到足够的细胞密度以保证能有足够多的细胞进入下一步培养。足够的细胞接种密度,以及细胞数和微载体表面积的比例两者共同保证了细胞的有效贴壁并快速进入生长期。而我们的实验表明,球转球后微载体表面积或者是培养体积的在小范围内的变化均不会对细胞的贴壁和生长产生太大的影响。

 

    我们在这里所描述的几次球转球实验均是把一部分旧的微载体同细胞一起转移来完成的。从各次球转球实验前后细胞在微载体上生长的形态来看,细胞能在微载体上均匀地分布。因此,旧的微载体同细胞一起转移并不影响细胞贴壁到新的微载体上。如果不和旧的微载体一起转移的话,就需要把细胞和微载体分离。这就意

味着需要额外的步骤和较长的工艺时间。这些额外的步骤还需要更多复杂的设备因而也增大了污染的风险。由于细胞没有在微载体上不均匀的分布或更集中于旧微载体的情况,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细胞和旧的微载体分开。

 

结论

 

    通过在瓶子里或直接在细胞培养袋中进行的细胞和微载体分离的方法,WAVETM 反应器中的球转球实验能够成功地进行。且放大倍率可以很容易地达到十倍。转移之后 Vero 细胞能保持和种子细胞相似的生长特征。生长在微载体上的Vero 细胞用 37℃预热的 PBS-EDTA 洗涤,用 37℃预热的胰酶进行处理,胰酶处理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转移过程中没有必要把细胞和旧的微载体分开。

 

    WAVE 微载体球转球技术为微载体细胞培养的规模放大提供了可靠支持,该技术可以在同一个培养袋中实现原位消化,然后直接转移到更大规模的 WAVE 反应器中重新贴壁扩增而无须使用单独的消化反应器,消化条件容易控制,设备投资成本低;无菌焊接机和封口机配合细胞培养袋可以方便的实现无菌管道化封闭生产,不仅操作简单避免污染,同时防止操作人员对病毒的暴露,实现更加安全的生产操作。因此,WAVE 生物反应器进行规模化微载体细胞培养可以取代繁冗的转瓶和多个小规模反应器的培养工艺,成为疫苗规模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章

[1]. Histo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ero Cell Line -- A Report prepared by CDR Rebecca  Sheets, Ph.D., USPHS CBER/OVRR/DVRPA/VVB for the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to be held on May 12, 2000 OPEN SESSION www.fda.gov pdf

[2]. Cell culture (Vero) derived whole virus (H5N1) vaccine based on wild-type virus strain  induces cross-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Kistner O, Howard MK, Spruth M, Wodal W, Bruohl  P, Gerencer M, Crowe BA, Savidis-Dacho H, Livey I, Reiter M and others. 2007, Vaccine 25(32):6028-6036.

[3]. Flu Vaccine Race Against The Clock. Thayer AM. 2009,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September 28, 2009, 87(39), p27-33

[4]. A novel mammalian cell (Vero) derived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industrial scale production. Kistner O, Barrett PN, Mundt W, Reiter M,  Schober-Bendixen S, Eder G, Dorner F. 1999. 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 111(5):207-214.

[5]. High immunogenic enterovirus 71 strain and its production using serum-free microcarrier Vero cell culture. Liu CC, Lian WC, Butler M, Wu SC. 2007. Vaccine 25(1):19-24.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