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MHC对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约束作用(二)

2020.8.25

   由于自身MHC约束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异性,使体内受病毒感染或癌肿恶变的靶细胞得以迅速有效地清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MHC参与机体抗感染及免疫监视功能。

  Tc对同种异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不受自身MHC的约束,Longo(1982)认为体内存在着两类不同的T应答细胞:一类针对外来抗原+自身MHC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另一类对同种异体细胞发生免疫应答。

表6-15 小鼠特异性Tc细胞的杀伤作用与靶细胞H-2的关系

靶细胞感染的病毒 靶细胞H-2遗传背景 
杀伤作用

K I D
LCM s k d +
LCM q p q -
LCM s s s +
LCM d d d +
LCM k k k -
仙台病毒 s k d -
  注:小鼠特异性Tc细胞取自受LCM病毒致敏、H-2型别为KsIkDd小鼠的脾脏

  八十年代初,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H-2b及H-2d的I类基因转染小鼠白血病细胞系(L细胞系)。这些受I类基因转染的细胞表面有I类抗原的表达。特异性Tc不能杀伤未经I类基因转染的病毒感染L细胞,但可杀伤经I类基因转染的病毒感染L细胞,表明转染后所表达的I类抗原起约束作用。Ozato等切割I类基因的不同片断进行基因杂交,并将其转染到L细胞系,成功地得到嵌合I类抗原分子,如α1及α2结构域取自与杀伤细胞I类基因相同的基因片段,而α3、穿膜及胞浆区取自与杀伤细胞I类基因不同基因片段,则杀伤细胞可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所之则不然。上述试验证明,α1及α2结构域是参与杀伤和约束的有效部位。

  利用突变品系小鼠研究发现靶细胞I类抗原突变分子的微小变化便能改变Tc细胞对它的识别。使如H-2kbml突变株(b为单倍体,m为突变)来自H-2Kb突变品系,只有个别氨基酸的差异,Kb约束病毒抗原特异性的CTL就不能识别和裂解多种病毒感染的Kb突变的bm1靶细胞,表明1~3个氨基酸的变化足以使I类抗原失去原有的约束作用(表6-16)。

  3.MHC对Tc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约束的机制 目前关于MHC对Tc细胞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约束的机制一般认为是通过联合识别(associative recognition),即Tc表面一个受体识别MHC编码的抗原与病毒抗原的复合物。

  Benacerraf认为MHC I类Ⅱ类抗耕牛具有双重功能,在诱导阶段通过其结合部位选择抗原决定基,激活Th、Ts、Tc等效应细胞;在效应阶段,靶细胞上的I类和Ⅱ类抗原又约束Th、Ts、Tc发挥效应。

  (三)载体效应(cerrier effect)

  Benacerraf认为载体不是单纯起运载半抗原的作用,还具有载体特异性。载体处于耐受状态的动物,虽给予半抗原载体复合物,也不能诱导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对半抗原再次应答的发生有赖于对半原记忆的B细胞和对载体记忆T细胞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图6-19)。

表6-16 K(b)-约束的CTL(a)对Kb(b)突靶细胞上抗原的识别

CTL针对病毒抗原 对Kb突变靶细胞的裂解
bm5(1)(c) bm6(2) bm9(3) bm3(2) bm8(3) bm11(1) bm1(3)
LCM病毒 ++ ++   ++ +   -
小鼠脱脚病病毒 ± +     +   -
SV40 ++     ++ + + -
Moloney氏病毒 ++ ++ ++ ++ - ++ -
Seudai病毒 ++ ++ ++ + + - -
痘苗病毒 ++   + +     -
VSV ++     (+) +   -
甲型流感病毒 ++     (+) -   -

  注:(a)CTL是Tc细胞,取自各种病毒致敏的小鼠脾,其本身的H-2型别为Kb;

   (b)所有品系自B6突变而来,b为单倍型,m为突变;

   (c)突变后氨基酸结构改变的数目

  注:①第二次注射与第一次相同的半抗原(DNP)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 ,结果产生对DNP的再次反应。

  ②第二次反注射的抗原中,半抗原与第一次相同,载体(卵白蛋白ovalbumin)与第一次注射抗原的载体不同,结果不产生再次反应;

  ③第一次注射后,单独注射卵白蛋白,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注射载体为卵白蛋白、半抗原为DNP的抗原,结果产生再次反应。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