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立克次体痘的发病机制及症状

2022.9.13

  发病机制

  本病由血红异皮螨叮咬后,病菌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然后形成小蛛立克次体血症,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

  症状

  螨叮因无痛楚,故未注意。但在此后1周至10天中,该处将有局限性炎症反应。此时由水肿和反应的细胞成分将形成一缓渐增大而质硬的潮红丘疹,直径可达1~1.5cm。受累皮肤逐渐分离形成水泡,最后破溃而为溃疡。溃疡基底常发黑,周边皮肤发红。此过程约历3~7天,终而发热骤起,并有发冷、出汗、头痛、背痛、违和。引流焦痂区的淋巴结亦肿大,但无触痛。如未予特异抗生素治疗,以上证候可持续1周。

  像其他疹热类疾病一样,起病2~3天后亦可出疹。开始为斑丘疹性,数量不多,主要发生在躯干和腹部,掌、跖罕见。损害发展迅速,同时转化为疱疹性损害,水泡即在潮红丘疹的顶部。以上损害存在约1周,疱内液体缓慢吸收,结一小痂,脱落后该处皮肤留下浅褐色改变。以后也会逐渐消失,不会结痂。内部脏器皆无明显受累。

  临床表现与水痘相似。立克次体的水疱发生在丘疹之上,整批同时发生而不像水痘此起彼伏,数量较水痘少,发疹前在螨咬处有初疮。发病可见任何年龄。根据这些特点可与水痘区别而作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做补体结合试验,但须注意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原有一定的交叉反应。也可用豚鼠或小家鼠分离病毒。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