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业何来“功利”说

2017.8.01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趋于尾声,很多统计数字纷纷出现。最近便有一项关于高考状元的报考专业统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份统计中,今年香港地区的6名新科状元全部报考了医学专业,而内地九成高考状元更倾向于选择经济管理专业,医学无人问津。

  内地高分考生选择经管类专业而无视基础学科的现象其实早已有之。对此,公众普遍会质疑学生们的选择太过功利化,甚至将之与社会风气的功利化等而论之。此次有香港状元的选择作为对比,似乎我们的高分考生就显得更加“世俗”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之间是否有“俗”“雅”之分?如果有,其判断标准是什么?难道只要跟钱沾边的就是“俗”的吗?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判断显然有些武断。

  更何况,经管类专业虽然似乎有更多的“铜臭味”,但面对目前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没有高端的经管类人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如何有保障?

  在笔者看来,在高考的志愿选择上,未来的经济回报和生活保证是一个正当且重要的参考标准,毕竟任何人都有为自己将来几十年的人生富足而做出选择的权利。之所以出现高分考生扎堆报考经管类专业的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在一些社会更急缺的专业领域,还没有建立足以吸引考生的福利待遇体系。这不是考生选择标准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利益分配体系的问题。要知道,之所以香港考生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其实也是因为在香港,医生属于一个受人尊敬、收入不菲的职业。

  与此现象相类似的还有每年的毕业季,全社会上下都会鼓励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一线工作,这当然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之所以需要全社会的提倡,也是因为这些职位本身没有形成与其重要程度相匹配的待遇。如果能够大幅度提升这些岗位的待遇,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能够主动奔赴贫困地区和工作一线,而这其实也是更具可持续性的一条道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