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于2025年达峰

2021.12.21

   12月16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和华北电力大学碳中和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协办的“加速电力部门碳达峰,实现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电力部门碳排放达峰路径与政策》研究报告。

  据了解,该研究报告由华北电力大学碳中和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组共同撰写。报告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设置和对比了多种电力部门碳排放达峰的组合情景,并提出了电力部门碳达峰的推荐时间和路径,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报告指出,近中期电能替代和电气化率提升将持续释放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长红利,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9.4-9.6、11-11.3、12.2-12.8万亿千瓦时。根据电力需求走势、关键电源及配套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电力行业(含供热)碳排放达峰时间、达峰峰值和平台期长短有明显差异,但均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度过平台期,在2030年后进入明显下降阶段。

  报告强调,通过着力推进大型可控性电源多元化发展、积极转变煤电角色定位、充分挖掘储能及需求响应空间,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于2025年达峰,峰值将在50亿吨左右。在电力行业碳排放提前达峰的情景下,“十四五”期间煤电规模及发电量仍有小幅增长空间,但需将峰值分别控制在12亿千瓦和5.3万亿千瓦时以内。风电、光伏将作为减煤减碳主力,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风光装机分别达11亿千瓦和18亿千瓦以上,到2026年和2031年,我国分别基本实现非化石能源新增发电量和风光新增发电量满足全部新增电力需求。

  报告指出,为保障电力行业碳排放提前达峰,我国要树立煤电峰值意识,深度挖掘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潜力,坚决淘汰环保不达标和落后的煤电产能,并大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煤电向提供调峰兼顾供热服务功能转变;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的研发和投入,补足产业发展的关键装备及零部件制造的技术短板,推动本土制造与全球供应链整合以提升自身价值链,实现关键环节协同以及重要资源保障;通过优化电网调度、加强需求响应、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能源系统与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等手段,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全力保障大规模波动性新能源消纳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电力市场、热力市场、碳市场、基于强制配额的绿证市场机制的耦合发展来整体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清洁性,加速低碳转型进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林江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光伏、风电以及储能的技术革新、科技进步以及成本下降往往远超人们预期,这为中国以较低成本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清洁电力情景下,我们预计到203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达到30亿千瓦,届时包括风电、光伏、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将能够满足中国80%的电力供应。在该情景下,电力行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将能减少约2/3,有效支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电力部门是中国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单一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占全世界碳排放总量的15%以上。2020-2035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尽快实现电力部门的碳排放达峰、加速转变煤电的角色定位、实现风光储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之后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存量传统能源、完成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