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普勒彩色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

2018.8.06

  浅表软组织肿块是临床常见病症,为了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年来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给予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217例,其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7.58±4.26)岁。患者的体表均可以摸到肿物,直径在0.5~15cm,平均直径(5.42±1.37)cm,发现时间1d~22年,平均1.5年,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学证实。 
  1.2方法 
  采用Philips7500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探头频率5~13MHz。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适合检查的体位,采用直接扫查法。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然后用CDFI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特点,并用脉冲多普勒(PW)对血流进行检测,获得频谱,分别记录其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3],最后将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2.2血流参数对比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AlexanderH首先报道了用脉冲超声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的测量,从而开创了超声在皮肤的应用[1]。那时,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主要是显示皮肤的二维切面图像并测量正常皮肤厚度。20世纪80年代初,超声的应用扩展到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疾病,特别是新生物;后来发展到对炎性病变研究和皮肤试验进行评估。近几年,随着高轴向及侧向分辨率高频探头的出现,使皮肤病变的检查更加准确[2]。GiovagnorioF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多普勒彩色超声能提高对皮肤结节性病变评价的特异性。目前,外国同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国内的有关报道也日益增多。总之,超声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的诊断,已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并有着广泛的前景。 
  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①数目: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取体积最大者为代表予以详细描述。②方位:病变的位置。更直观的方法是在体表标志示意图上标示。③大小:通过纵横多切面扫查,选择最大切面测量,报告其长径与短径测值。④形态:规则,类圆形或椭圆形等,见于浅表软组织良性肿瘤等;不规则,可呈分叶状或蟹足样等,见于浅表软组织恶性肿瘤等[3]。⑤包膜:有完整清晰线状强回声包膜,见于浅表软组织良性肿瘤等;无包膜或不完整包膜,见于较大的浅表软组织混合瘤以及浅表软组织恶性肿瘤等。⑥边界:边界光滑、清晰,见于腺淋巴瘤等;边界模糊不清,见于浅表软组织炎性浸润区、浅表软组织恶性肿瘤等。⑦内部回声:均匀低回声,见于良性肿块;不均匀回声,呈囊实混合性回声,见于脓肿形成、液化坏死或变性等。⑧后方回声:增强,见于囊肿、脓肿形成、液化坏死或囊性化以及回声低弱的肿块等;衰减,甚至见声影,见于钙化、机化等。⑨侧方声影:有明显的侧方声影,见于包膜较厚的肿块;无,见于无包膜的肿块。⑩内部以及周围血流:恶性肿块内血流的检出较为敏感,但是特异性不高。一般认为恶性肿块的血流方向杂乱,流速较高,阻力较低。良性肿块中,混合瘤可见“提篮样血流”,腺淋巴瘤中可见与淋巴结类似的“门样血流”。炎性浸润区内部血流稀少,周围血流丰富。囊肿内部无血流,囊壁上可见点状血流[4]。 
  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是超声诊断的关键,由于软组织肿瘤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对每种病变仅根据超声影像做出病理性诊断是困难的[5]。本研究显示,217例患者,病理学诊断的179例良性病例中,超声诊断良性171例,诊断准确率95.53%;病理诊断的38例恶性病例中,超声诊断出33例,准确率86.84%。说明超声只是初步诊断方法,为临床提高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性标准。郭发金等通过对35例四肢软组织肿块的CDFI检查,也认为恶性肿块组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并建议以Vs≥0.5m/s和/或RI≥0.75作为良恶性肿块的判断标准。但准确定性诊断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通过本临床研究可知,在良性肿块的179例患者中,103例可探及血流信号(57.54%),74例(41.34%)获得动脉频谱。38例恶性病变中,37例探及血流信号(97.37%),36例(94.74%)获得动脉频谱。由此可见,恶性病变一般可探及血流信号,而且获得动脉频谱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对临床定性提高了参考依据。良恶性两组病变动脉Vmax、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Vmax显著低于恶性病变,RI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均有统计学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条路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