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杜立林实验室PLoSGenet解答谜题

2012.7.16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美国Scripps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Crb2 and Chk1 Are Essential for DNA Damage Checkpoint”的文章,解答了关于DNA损伤检验点通路Crb2参与激活Chk1的分子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PLoS Genetic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杜立林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曲萌,其他作者包括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董梦秋博士,董梦秋实验室的博士生杨兵和陶莉,以及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Paul Russell博士和John R. Yates III博士。

  为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真核细胞中存在一套监控DNA完整性并传递DNA损伤信号的系统,称为 DNA损伤检验点通路。参与该信号传导通路的蛋白包括识别DNA损伤的感应蛋白,下游的效应激酶,还有介导感应蛋白与效应激酶间信号传导的中介蛋白。 Chk1是最重要的效应激酶之一,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在模式生物裂殖酵母中,中介蛋白Crb2对效应激酶Chk1的激活至关重要,但是Crb2参与激活Chk1的分子机理却并不清楚。

  这篇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Crb2上的两个磷酸化位点(T73和S80)对于Chk1在DNA损伤部位的聚集和Chk1的激活是必需的。一个包含这两个磷酸化位点的19个氨基酸的肽段可以在体外与Chk1直接结合。通过将这一肽段定位在DNA损伤部位,本论文证明了Crb2和另一个中介蛋白复合体Rad9-Rad1-Hus1 (9-1-1)的主要作用是将Chk1募集到DNA损伤部位。

  杜立林研究主要从事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机制,对基因组中脆弱位点的研究,以及高通量表型组的分析,其实验室曾构建了可用于裂殖酵母的高效插入诱变工具,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研究人员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大量的转座子插入位置,发现在该系统中,PB转座没有明显的染色体偏好性。利用此诱变系统,他们筛选到位于 klp5, klp6和dam1的能够增强细胞对微管解聚药物thiabendazole的抵抗性的PB插入突变。在另一个遗传筛选中,研究人员发现在wee1基因中插入PB能够抑制温度敏感突变cdc25-22的致死表型。在这两个筛选中,研究人员得到了所有预期的突变基因,体现了该PB诱变系统的实用价值。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