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分析化学院士的评选

2011.8.23

  一、文摘:谁来倾听饶毅教授的“拒选声明”

  这文摘摘自《北京青年报》2011年8月21日A2版《每日评论》,作者为浙江教师前溪。现将该文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读了20日贵报评论《谁细心倾听饶毅教授的“拒选声明”》痛快无比,可是谁来“听”?

  自从《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一出,就激起了公众对院士制度的反思,其实,这样的反思一直进行着。之前“工程管理学院院士候选人近半来自国企高管和政府官员”,也同样让公众反思着院士制度。院士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院士评选一地鸡毛,恐怕是不争的事实。据说,院士评选形成灰色产业链,传言需公关费几百万。周国平曾经呼吁:刹住院士评选中的公关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士的水平却在堕落。方舟子在微博上愤愤不平地说:“中国很多院士的水平连美国助理教授都达不到,饶毅当过美国著名大学的讲席教授才回国,今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了一篇论文,结果选院士第一轮就被淘汰,可见中国选院士科研成就并不重要。”

  二、我对我国分析化学院士候选的看法

  1、以前的院士应该是优秀的

  我对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陈洪渊院士的论文看的比较多,认为他们是优秀的,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杰出的。

  2、检验检疫的院士应该是优秀的

  我对检验检疫唯一的庞国芳工程院士,他的研究成果、获奖情况、专著及制定的国家标准是比较了解的,在我主编之一的《有害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的前言中介绍过,我认为他是优秀的,称职的。

  3、对今年参评院士的看法

  今年参选中科院院士分析化学专业的有湖南大学的王柯敏、清华大学的张新荣、复旦大学的杨芃原、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杨秀荣、福州大学的陈国南及中科院高能所的赵宇亮,加上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北京钢研院王海舟。相对来说,王柯敏和王海舟的论文/著作看得多一点,他们分别在化学传感器和钢铁分析方面作出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是,从刚公布的中科院院士的名单来说,仅杨秀荣进入了下一轮。

  我对分析化学院士的评选看法如下:

  A、只要相对优秀就行,不要将标准/要求提得过高想当初1958~1963年我在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我国极谱分析泰斗高鸿先生仅为副教授,而现在高校的分析化学教授/博导有多少?

  B、希望评上院士以后,至少1/3的时间在从事分析化学实际研究。不要当了院士以后,社会活动过多,不要忘记自己院士的榜样身份。像庞国芳院士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至今即使节假日仍全天在实验室。

  C、希望评上院士以后,坚持阅读国外文献。经常提醒自己:方舟子曾说:“中国很多院士的水平连美国助理教授都达不到。”如果一年看国外文献少于12篇(其中Anal.Chem.,2篇),自己要自责不努力。

  D、希望评上院士以后,参加的评审等社会活动比较多,在这些活动中请保持自己的高尚纯洁宽容爱护青年分析化学工作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