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气分析仪发展历史及临床应用

2021.11.28

  血气分析仪发展历史

   自五十年代末丹麦的Poul Astrup 研制出第一台血气分析仪四十多年来,血气分析技术一直在急性呼吸衰竭诊疗、外科手术、抢救与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血气分析仪的各项性能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将其总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

  根据血气分析的时代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50年代末-60年代

   这一时期血气分析仪发展和应用起步不久,一起处于手动时代,结构笨重(100kg),所需样品量大(约为2ml),可测定值较少,有PH、PCO2、PO2。以丹麦Radiometer公司的AME-1型为代表。

   (二)70年代-80年代

   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导致血气分析仪进入全自动时代,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仪器结构得到重要改进,重量降至30kg左右。传感器探头小型化使得所需样品量降至几百—几十微升,工作菜单日趋简单,操作可在提示下进行,可测量和计算的参数也不断增多。各公司生产的仪器均实现了自动定标、自动进样、自动清洗、自动检测仪器故障和电极状态,并自动报警,电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仪器的预热和测量时间也逐步缩短。丹麦Radiometer公司的ABL系列、美国IL公司的1300系列、瑞士AVL公司的AVL系列、美国CORING的16、17系列都属于该类产品。

   (三)90年代-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到血气分析领域,先进的界面帮助模式、图标模式使操作更为直观,许多厂家把血气和电解质等分析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了血气电解质分析仪。软件和硬件的进步使现代血气分析仪具有超级的数据处理、维护、贮存和专家诊断功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POCT需要,血气分析仪正朝着便携式、免维护、易操作的方向发展。

  血气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POCT代表的是当今医院在病人护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它的运用使得一部分原来由中心实验室承担的检测项目转移到需要的临床科室、病人床边进行。对于血气分析技术,POCT更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由于检测参数的特殊性,血气分析要求样本在采出的最短时间内得到测定,以保证获得的数据有高的可信度,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进而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现将POCT血气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简介:

   1、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间,病人呼吸受呼吸机控制,体外循环期间心肺功能被人工心肺机所代替,血气酸碱稳态人为调控,加之低温的使用也深刻影响血气和酸碱稳态。因此,血气和酸碱稳态管理对保证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有特殊意义。应用POCT血气分析仪进行动态监护血气和酸碱稳态,可准确、综合地反映机体心肺功能和组织代谢状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修正有重要意义。

   2、麻醉病人:麻醉病人由于疾病、麻醉、手术以及术中出血和输血、输液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而发生在麻醉中和麻醉恢复期间的心跳骤停约有60%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这一期间POCT血气分析仪的应用能全面了解病人的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为正确处理麻醉病人所出现的血气变化和酸碱失衡提供依据。从而可以避免由此造成的麻醉意外的发生,保证病人在麻醉和手术中的安全,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

   3、ICU: ICU中的危重病人因机体内环境紊乱,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肺和肾功能障碍,极易并发动脉血气异常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又可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时往往成为病人致死的直接原因,因此即使正确地识别和处理常是挽救危重病人的关键因素之一。抢救危重病人时不但应争分夺秒,而且在救治过程中动态检测动脉血气变化对危重病人的治疗更具有指导作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