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报告称我国多数城市民众碳排放意识有待提高

2013.6.24


2013年6月21日,北京市领导与志愿者一起参加公租自行车骑行活动,鼓励市民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出行。

  2013年6月17日是中国首个“全国低碳日”,中国也是世界唯一设立低碳日的国家。

  6月21日,中国首个针对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及行为的调研报告《中国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首次将中国城市公众划分为四类“低碳人”,并分别提出行动建议。

  专家表示,只有将低碳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低碳”。

  城市公众对低碳

  有认知基础

  多数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就是节约、节俭,不知道跟碳排放有关,概念模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乐施会联合成立的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对中国20个城市的2000名公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低碳概念的认知、政策认知、低碳付费意愿和低碳行为四类指标。

  结果显示,在低碳概念认知方面,公众总体平均得分为7.9分(满分15)。而对低碳政策了解的公众总体平均分为12.7分(满分30分),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减少碳排放而支付费用时,平均得分为 8.9分(满分15分);在低碳行为表现方面为20.3分(满分28分)。

  《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公众在各项低碳指标上的表现均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这与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过去几年政府、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动有直接关系。”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气候变化项目经理王彬彬表示,多数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就是节约、节俭,不知道跟碳排放有关,概念模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次的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城市公众而非农村,对此,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保卫表示,这是因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75%左右,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一半,城市又是经济活动强度高、总量大、能源消耗和排放需求的集中地点,关注城市低碳问题对推动建立低碳模式有重要作用,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就更容易实现。

  城市公众

  被分为四类低碳人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城市公众分为四个类别,即低碳乐活族、低碳意愿族、低碳行动族和低碳潜力族,这四类人在具体表现和特征上各具特点。

  32岁的王威在一家环保公司工作,环保节能不仅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他还向周围人宣传环保理念。

  2010年,北京市启动了废旧含汞光源回收试点工作,这让王威成了小区里的积极分子,他一边向邻居们宣传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号召大家不乱丢弃电子产品,一边协助物业组织回收邻居家里的废旧电子产品,送到集中处理点。

  像王威这样,对低碳概念、政策和产品认知度高,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人群,《报告》称这种人群为“低碳乐活族”,占总人群的30.5%,各方面表现均优于总体均值。

  《报告》还显示,约有69.3%的“乐活族”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并在“选择低碳旅游”,“购买获得节能标识产品”,“减少服装、电器等日用品的购买”等低碳生活方式上, 为四类人群中最佳表现者。

  王威说,他身边很多朋友也知道低碳概念和低碳出行,但因为工作关系和生活习惯,仍不会放弃开车出行,但是他们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

  《报告》称这种人群为“低碳意愿族”,约占总人群的25.5%,半数以上为18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21.8%的人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在低碳付费意愿上表现尤为突出。

  在“低碳意愿族”中,82.1%的人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超六成的“意愿族”愿意多支付10%-30%的费用去购买有低碳认证标识的产品,而在低碳政策和行为表现方面略低于总体均值。

  50多岁的郑玉芬女士认为自己一直是“低碳式生活”。每天早上,她洗完脸后,将洗脸水倒在桶里洗墩布拖地,然后再冲厕所,去菜市场或超市购物时,她从来都是自备布袋。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购买价格较高的低碳认证产品时,郑女士表示如有同类物美价廉的产品,则不会考虑。

  《报告》将这类人称为“低碳行动族”,约占总人群的19.6%,六成为中老年人。在低碳生活方面表现最佳,其中,73.3% 的“行动族”经常减少家用电器的能耗,88.7% 的人经常减少食物浪费。但在低碳付费意愿上分值最低,仅有32.1%的该族人群愿意为自己的碳排放付费。

  此外,据《报告》显示,剩下24.3%的人群,无论在低碳概念和政策认知上,还是低碳付费意愿和低碳行为表现上,均表现不佳,低于总体均值,被称为“低碳潜力族”,且这部分人群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8-24 岁”人群占到28.4%。

  据乐施会工作人员介绍:四类人群百分比合计为99.9%,原因在于统计结果为SPSS统计软件生成,因小数位的四舍五入获得,可视为100%。

  人人都有

  低碳生活提升空间

  尽管人们对低碳的认知有了一定基础,但还需进一步了解低碳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将勤俭节约、气候变化、低碳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在对人群分类和特点分析后,《报告》也对各个群体给出了不同的行动建议。

  对于低碳政策认知度较高的“低碳乐活族”,《报告》建议其与周围人分享低碳知识的同时,将相关政策及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传递给周围的人,并寻找职业与低碳政策的结合点,探索新的发展机遇。

  “比如垃圾分类,看似简单的举动,不仅可以简化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分拣过程,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从而间接地减少碳排放,可以将这些告知周围的人。”王彬彬说。

  而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中青年“低碳意愿族”往往觉得少开一天车会影响生活效率,他们愿意出钱购买,也不愿意行动。如何将意愿化为行动,则是这个群体行动的方向。

  因此,《报告》建议其除了多了解与低碳相关的政策外,多关注现有操作性强的低碳产品,通过种植树木以中和自己的碳排放量。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www.thjj.org )的在线植树活动、购买森林碳汇等都是不错的产品。”王彬彬说,可以算出开一天车有多少碳排放,出资1000元,可购买8.6吨的碳排放。

  王彬彬介绍,一个北京白领每年碳排放平均达12吨,花费不到2000块钱,就可以实现个人的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行动。

  对于已经在践行一些低碳生活方式,但对低碳概念和政策缺乏了解的“低碳行动族”来说,《报告》建议他们多了解相关政策,以便及时享受到国家在低碳方面的惠民政策。

  虽然低碳潜力族目前的表现不太理想,但这部分群体年轻,易接受新鲜事物,随着全社会低碳发展意识的普及,这部分群体非常有成长潜力。

  “低碳举措,不仅不麻烦,一些简单的节水节电的生活细节还可以让生活更加经济。” 王彬彬说。

  对此,《报告》建议低碳潜力族更多地关注这些经济、省时省力的小窍门,享受低碳生活的实际益处。

  王彬彬坦言,尽管人们对低碳的认知有了一定基础,但四类低碳人在不同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还需进一步了解低碳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概念,将勤俭节约、气候变化、低碳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低碳政策应让公众受益

  低碳生活应是一种门槛低、易操作、有回报、有收益的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从政府制定的惠民政策中得到回报,公众自然会有动力参与进来。

  去年11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3%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在美国,这个数字为62%,英国为75%。

  郑保卫表示,尽管有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准确概念不一定了解,但这也显示出更多的人正在关注着这个变化。

  而如何将关注的人转化成行动的人,王彬彬认为,这就要求低碳生活是一种门槛低、易操作、有回报、有收益的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从政府制定的惠民政策中得到回报,公众自然会有动力参与进来。”

  郑保卫也坦言,“一直以来,民众认为低碳是政府和媒体的事,离自己很遥远,这就要求政府建立与公众衣食住行相关的惠民政策来吸引公众参与。”

  “刚刚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就是个很好的政策,这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王彬彬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