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隐世”百年的贝叶芒毛苣苔现身

2021.11.11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南麓,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向北输送,在此遇到巨大的地形屏障阻挡形成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更为丰富的降水,使得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南缘山地最温暖、湿润的地区。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得墨脱地区在直线距离40km范围内,可以领略热带雨林到永久冰雪带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记录的维管植物便多达4000余种。由于近年来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国家也加强了对该区域科学考察的支持力度,从而使得墨脱地区成为近些年新分布新物种被频繁发现的区域。

W020200629351382288765.jpg

图1.贝叶芒毛苣苔植株及野外生境照片(A:季雨林景观B:附生植物C:枯枝上附生的贝叶芒毛苣苔 D:植株 E:花)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生态过程与调控项目组刘庆团队在整理近几年藏东南地区野外考察的植物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份采集于2015年中国墨脱县雅鲁藏布江沿岸湿润季雨林中的苦苣苔科植物无法与已经出版的中国植物区系资料中所记载的苦苣苔科植物匹配。当研究人员将视野扩大到全球尺度上,发现其应该是1920年发表的Aeschynanthus monetaria Dunn。但该物种在国际范围内仅找到2份标本记录,采集时间均在100年以前(1912年)。为了更准确地鉴定和评估其未来的保护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考察时记录的原始影像资料和新采集的标本,补充了物种描述,还讨论了该物种采集时的原始记录及其拉丁命名问题。根据其叶片形状和拉丁名词义,研究人员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为贝叶芒毛苣苔。

W020200629351382379669.jpg

图2. 贝叶芒毛苣苔腊叶标本及局部器官形态照片(A:2015采集的标本B:1912年采集的标本C:花的内部结构 D:幼果 E:叶背F:不定根G:花萼H:花药)

近日,该发现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以“Rediscovery of Aeschynanthus monetaria (Gesneriaceae) in Southeast Tibet, China after more than 100 years”为题发表在Phytotaxa 上。胡君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庆和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温放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