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诺贝尔奖,吃不到的葡萄也要说它甜

2007.10.09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又将开始。截至10月15日,各大奖项将陆续揭晓。有媒体预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的科学类奖项也将由美国科学家占主导。去年,医学、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奖等科学类奖项全部被美国人所囊括。(《广州日报》10月8日报道)
 
生命中永远都有可能出现惊喜,因此,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今年会不会有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不必急于断定。毕竟,由于诺贝尔奖的保密工作到位,在任何一个奖项公布之前,媒体和公众都探不到评选委员会成员的口风,所以,对于奖项目前都只能是猜测。
 
当然,综合各方面的情形来看,今年诺贝尔奖落到中国公民头上的可能性确实不大。长期以来,诺贝尔奖对中国来说始终是“吃不到的葡萄”。然而,正确的态度是:吃不到的葡萄,也要说它甜。
 
对于诺贝尔奖为什么总是与中国籍的科学家、文学家及相关社会活动家等无缘,人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客观上,中国在相关方面与诺贝尔奖的水平确实还存在着差距,有人则认为这是因为诺贝尔奖毕竟是被西方人士操纵,既有传统的隔膜,也有现实的偏见。
 
但不管诺贝尔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来中国,人们应该承认的是,这一奖项的出现是人类理性和智慧的闪光。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显然,诺贝尔先生设立这些奖项的初衷无疑是崇高的、伟大的,而就诺贝尔奖所宣扬的价值——不管它是否真正在每一次的评奖中都得到体现——来说,和平,科学,人文道德,等等,也无一不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无一不是人类的理想和光荣之所在。事实上,也无一不是当代中国的追求之所在。
 
譬如,媒体推测,由于遏制全球变暖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大热主题,从事与此相关工作的竞争者得奖的可能性最大。目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女环保主义者瓦特•克卢捷是最热门的获奖人选。中国人虽然目前无缘成为热门人选,但加强环保,目前不也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吗?中国追求“和平发展”,这也不正是与诺贝尔和平奖的理念相同吗?中国要实现“科教兴国”,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都与诺贝尔奖宣扬的核心价值理念不谋而合。
 
所以,诺贝尔奖确实是“甜的”。也许它被栅栏围着,中国人不太容易走进去得到它,但它始终值得中国人去追求,去朝着它所指引的价值、方向去努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诺贝尔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诺贝尔奖何时降落到中国人头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