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基层医院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2021.6.04

    在全血、成分血或血液制品的输入过程中或输入后,受血者出现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血后24h内发生的和输血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组建血库已近20年,由20世纪90年代的自己采血发展到现在市中心血站统一供血,输血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现将这些年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一些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介绍如下。

  1  常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1.1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后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在发热的同时还常伴有寒战,反应可持续15min~1h,然后逐渐好转,数小时后可恢复。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热原质  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细菌产物。

    1.1.2  免疫反应  多次输入全血后,受血者产生同种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再输血时,可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发热。

    1.1.3  细菌感染  (1)血袋、输血器不合乎标准,消毒不严或破损;(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过程中引起的细菌污染;(3)采血时,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病灶,可以引起细菌污染;(4)血液保存时间过长,储血冰箱温度不稳及管理不严格也可造成细菌污染。以上几点均可引起细菌感染,出现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1)使用有许可证的专业工厂生产和统一供应的一次性塑料采血和输血器具,严格执行采血和输血的技术操作规范,注意皮肤消毒,防止污染。(2)做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3)为了预防白细胞凝集素和抗体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尽量使用去除白细胞70%或以上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或浓缩红细胞。(4)药物预防。可以在输血前或反应开始时给患者使用抑制输血发热反应的药物。(5)其他措施。当发生输血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所剩血液不可再用。此外,必须给患者保暖。在非急症情况下输血速度不宜过快,可以1h输血400ml。

    1.2  过敏反应  轻者只发生单纯性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其主要原因由于免疫反应、抗原、抗体结合引起的过敏。

    预防措施: 对已知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输血或血液成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无过敏反应史、未服或注射任何药物的献血者的血液;对经产妇或有输血、输血液成分史的献血者,应检查血浆内有关抗体,凡抗IgA或HLA抗体阳性者应除名;(2)储备一定数量的IgA阴性献血者血液,专供IgA阴性患者输血用;(3)使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洗涤浓缩血小板,禁用血浆或含血浆的制品。

    1.3  溶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

    1.3.1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多由于血型的书写、检测、核对等人为的错误造成的,其发病原因如下。

    (1)免疫性溶血反应:①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引起血管内溶血;②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引起血管外溶血;③其他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④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液。

    (2)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指低渗液体输入、冰冻或过热破坏红细胞等,临床较少见。

    1.3.2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者多因在几个月或几年前输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产生了“回忆性抗体”,再次输血时,体内抗体滴度迅速增高,即可溶解输入的红细胞。多由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尤其以Rh血型不合最为常见,严重者2周左右才出现发热、贫血、黄疸等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最好的预防是严格准确地进行输血前试验,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应包括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试验,如抗球蛋白试验、酶、聚凝胺等试验。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选。每次输血前所用血标本只能在输血前48h内抽取。此外,要认真遵守输血制度,严防在书写、登记、标签和核对等环节上发生错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输液、输血小组或专人进行输血。

    由输血引起的其他反应虽不多见,但反应类型颇多。如出现全身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异物输入引起的空气栓塞和异物栓塞,过快和过量输血引起血液循环负荷过大、枸橼酸中毒、高血钾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以及输血引起的诸多传染病等。

  2  出现输血反应后应采取的措施

    2.1  输血科室(人员)应采取的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但要保留静脉畅通,便于医生临床救治;(2)采患者血样及血袋剩余的血送输血科(或血库)检测分析;(3)留取患者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样送检验科检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4)抢救患者。

    2.2  输血科(或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标本后,应立即进行分析  (1)复核输血检验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2)复查患者输血前留下的血样及发生输血反应后抽取的患者血样的ABO血型及Rh血型;(3)复查输血前保存的供血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及Rh血型;(4)重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在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中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此项工作既要求安全(血型不合会发生输血反应),又要求有效(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后输入的红细胞会被破坏)。但输血也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临床医师在考虑输血时,应权衡对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确适应证,并考虑到输血的价值大于可能的危险性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决定输血;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应做好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输血治疗中的危险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