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一地,打破中国高等教育格局!

2022.2.23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一切尘埃落定。广东新添三所“双一流”,成为此轮高教变动中的最大赢家。

早在《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广东省政府就明确提出了要推动6所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如今看来,广东已是超额完成任务。
回顾近几年来,广东在高教布局上大手笔、强规模的投入力度,一切或许有迹可循。

图丨广东新添三所”双一流“: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

▎蛰伏
2021年,广东省GDP再创历史新高,是中国首个突破12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强省。
广东,已在各省GDP霸主的宝座上蝉联33年,但与其经济地位相比,广东高教表现并不突出,虽然拥有160所高校,但专科院校就占广东高校总数的近60%,成功入选首轮“双一流”的广东高校,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好学校,都扎根在广深。两位大哥吃肉,其它地级市只能喝汤。
东莞、佛山等地的经济贡献和人口总量都居国内城市前列,却仅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几所本科院校,清远、揭阳、云浮、河源、汕尾和阳江等6个地级市,本科高校数量挂零。

直到2021年的尾巴,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最终落地,填补了汕尾市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教育空白,广东才终于实现了21地市本科高校全覆盖。
▎布局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即将重新“洗牌”。
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广东,凭借其敏锐触角率先入场。
在全国启动高校“双高”建设,广东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发展,先后遴选出中山大学等17所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投入逾百亿元,加快发展。

图丨早在2015年,广东即启动“双高”对接“双一流”。

两个月后,省内高校分批次、分重点步入“双一流”建设的有序轨道之中: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等7所高校的18个学科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以“双高”对接“双一流”,广东悄然领跑,显示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改革者姿态。排兵布阵,事无遗算,2017年首轮“双一流”名单公布,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就是对广东高教的最好褒奖。
2018年,广东强势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将相关普通本科高校分为“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三大发展组团,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以及“特色高校提升计划”,计划“十四五”期间在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冲补强”资金262.85亿元。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只有优化整合资源,打出一套高教组合拳,才能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力。
▎出手
改革开放时期,广东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乘着这股东风,广州和深圳作为冉冉升起的“经济双子星”,让世界为之侧目。但珠三角核心区以外,还有粤东(梅州、揭阳)粤西(湛江、茂名)和粤北(韶关、清远)这些经济发展迟缓的地带。
可以说,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一条腿壮硕,一条腿萎缩,广东高教要想走得远还走得稳,不得不谨慎思索未来该何去何从。
为加快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短板,2021年7月广东省财政下发文件,安排21亿元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7所新建本科高校(校区)建设给予每校3亿元“开办费”支持,推动新校区高水平起步、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投入76481.87万元用于2022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建迁建高校建设。其中,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获得的资金安排最多,有2亿元;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和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也均在1亿元以上。

图丨规划总占地面积1984亩的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将成为揭阳市首所本科高校。

广州作为珠三角的“老大哥”,背负了整个珠三角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负担,步子远比深圳要大。
2020年,教育部、广东省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提出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
广州市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筹设并开工建设;广州医科大学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2+2”联合培养项目;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发起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
广州以高魄力的姿态和行动,有力地推进了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而从渔村发展到比肩北上广的超一线城市的深圳,则在一个从零开始的起点上探索中国高教的更多可能,表现出一片新风貌。
“弯道超车”,近十年来,深圳坚持自主办学和引进办学并举。时至今日,落户深圳的“双一流”高校已超过32所,高等教育版图野蛮扩张。同时,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高校在深圳拔地而起并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无论是深圳高等教育的起点、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共生共荣的40年的”深圳长子”深圳大学,还是“成为中国高教改革的一面旗帜、多元化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面向深圳高速发展创新的新需求,新“深圳速度”正在高校建设的热潮中上演。

图丨意气风发的深圳大学学子

▎新生
在“双一流”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各地政府间弥漫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啥都敢吃的广东人把当年搞革命的劲头用在了高校建设上。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广东在办大学上的频频发力,已经向大众证明了:只要它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跻身新增以个位数论的第二轮“双一流”,给近年来牟足了劲补强高教短板的广东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高校而言,入选国家“双一流”,既是对高校建设成果的肯定,也意味着从一所地方性大学进入到国家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学校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肩上背负着更严峻的责任和时代使命。
对广东而言,8所高校入选“双一流”,标志着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昔日贴在身上的“教育洼地”标签已是过去时。至此,广东将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快速转变,其意义不可低估。
新增3所“双一流”高校之后,广东省在数量上已经跃升至全国第四,与陕西、四川等老牌高教强省并驾齐驱。作为潜力无限的“高教新势力”,毫无疑问,未来广东将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格局中,画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