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都农业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

2017.11.13

  “天府之国”成都,沃野千里,水旱从人。蜀地兴农,自古以来皆如此。而在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中,“成都实践”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内生动力的不断激活,为成都“三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则为农业农村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经过前期的探索,成都已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的引领下,成都市将继续扛起试验区“先行先试”大旗,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大道上探索求进。

深化改革 夯实发展“地基”

  今年6月,位于我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的“妈妈农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重庆、云南、西藏、四川西南四省区代表组成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观摩团来到这里,亲自体验这片国家级改革试验田里“长”出的新气象。

  2015年2月,郫都区被列为33个国家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区县之一。同年9月,随着一宗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出让,战旗村敲响了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两年过去,这块“实验田”已长成了集购物、餐饮、娱乐、酒店、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还是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就可以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通过集体土地入市,以“妈妈农庄”为代表的系列集体经济产业使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村民股东现金分配88.61万元,人均增收520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增值2600元,全村人均纯年收入由2005年的3000余元增长到2016年的21100元。而截至今年5月底,郫都区共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30宗、353亩,成交总额2.1亿元。

  不仅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2016年,成都市推进国家级改革试点15项,总结推广“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村民整体退出、集体统一经营”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退出方式,在全面完成农村“六权”确权基础上,开展“新五权”确权,颁证率达到99.9%;推动成都农交所成为全省唯一、西部最大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四川省内10个市州和83个区(市)县正式联网运行,实现交易1.3万宗、交易额达565亿元。2016年,成都农业农村改革工作接受了农业部第三方中期评估,受到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