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儿童右耳甲腔毛囊瘤病例分析

2022.1.12

1临床资料

 

患儿男,7 岁,发现右耳肿物 1 年。患儿就诊前 1 年被家属发现右耳内肿物,初起时为米粒大小,后 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就诊于外院皮肤科, 诊断为“传染性软疣”,建议激光治疗,家属拒绝。 后期肿物明显增大,就诊于耳鼻喉科,诊断为“寻常 疣”,因肿物较大,无法门诊行激光治疗,遂来本科 就诊。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 宫产,出生体重 3. 9 kg,婴儿期奶粉喂养,发病前患 儿无外伤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 检: 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 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 右耳耳甲腔肿 物,为豌豆大小皮色结节,分两叶样增生,突出皮面, 质地略硬偏韧,较大分叶处皮损中央可见一孔样凹 陷,无明显渗出及出血,表面结浅黄褐色薄痂,基底 有宽大蒂与耳甲腔相连,无触痛( 图 1) 。皮损组织 病理示( 图 2) : 真皮内可见一扩大的原发性毛囊结 构,其内可见角质及毛干,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次级 毛囊。免疫 组 织 化 学 示: CK( + ) 、EMA 少( + ) 、 CD3 散 在 ( + ) 、CD20 偶 见 ( + ) 、CD1a 少 ( + ) 、 CD117 散在( + ) 。诊断: 右耳毛囊瘤。治疗: 手术 切除。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1605500607119332.png

2 讨论

 

毛囊瘤( trichofolliculoma) 是一种错构瘤,好发 于成 年 男 性,皮损常见于面中部,鼻 两 侧 最 为 常 见[1]。皮损通常为表面光滑的半球形丘疹,中央凹 陷处有孔样开口,典型病例可见一根或多根柔软纤 细的毛发自开口处穿出[2]。本例患儿年仅 7 岁,皮 损位于右耳耳甲腔,为少见病例,且皮损亦未见毛发 穿出,为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例组织病理活检可见 1 个扩大的原发性毛囊 结构,未开口于表皮,其内可见角质及毛干,原发性 毛囊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次级毛囊,次级毛囊之间 由上皮索连接,其外有境界清楚的结缔组织包裹。 该病例组织病理特征符合毛囊瘤改变。通常来说, 毛囊瘤在显微镜下表现为真皮内单个或多个群集的 扩大成囊状的原发性毛囊结构,其中充满角质或毛 干碎片,多开口于表皮[3]。囊壁为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具有明显的颗粒层。次级毛囊呈放射状排列于 原发性毛囊周围,有研究称典型的毛囊瘤中次级毛 囊个数多不超过 10 个,但亦有多者可达 25 个[4]。 这些次级毛囊发育得并不完全,通常单个皮损内可 观察到各毛囊结构之间分化程度差异很大[5]。 细胞角蛋白( CK) ,通常在上皮组织中存在。有 研究 提 示,毛 囊 瘤 可 强 表 达 CK14、CK15、CK16、 CK17 等,这表明毛囊瘤可向峡部、外毛根鞘及毛囊 隆突部分化[4-6]。本例中免疫组织化学示 CK( + )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毛囊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特点,但本病例发生 在儿童,临床表现需与传染性软疣及寻常疣相鉴别。 传染性软疣皮损通常多发散在分布,呈皮色或珍珠 色半球形丘疹,直径 1 ~ 5 mm,质地偏软,表面蜡样 光泽,中央可见脐凹,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常无 自觉症状[7]; 传染性软疣有一种罕见的结节型变 体,即巨大型传染性软疣,常单发,直径可至 1 ~ 1. 5 cm 或更大[1]。寻常疣好发于手指、手背等处,该皮 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扁平丘疹,可渐渐增长至黄豆 或蚕豆大小半球形丘疹,色灰黄至污褐色,皮损表面 粗糙,质硬,可单发或多发,通常无自觉症状[1]。二 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很有特征性,与毛囊瘤很容易 鉴别。

 

该病组织学上还应与毛发上皮瘤及基底细胞瘤 鉴别,此二者主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可见嗜碱性粒 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虽也可含角质囊肿,但无发育 不全的毛囊结构,有助于鉴别诊断[1]。该病的治疗 以手术 切 除 为 主,亦 可 CO2 激光治疗后送病理 活检[8]。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