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早产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诊疗分析

2022.3.04


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HPS)是由于幽门环形肌肥厚,使幽门官腔狭窄,发生上消化道梗阻。以往大部分报道HPS在足月儿发生,在早产儿中被认为是罕见病;而近年陆续报道早产儿HPS病例增加。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各个器官功能发育越不成熟,出生后可出现各种并发症,HPS有可能忽视。笔者分析本院1例早产儿HPS的诊治,并查阅和复习国内外关于早产儿HPS文献,旨在提高对早产儿HPS的认识。


1.临床资料


本例男,为自然受孕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胎龄29+4周,因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9550g,身长36.0cm,头围25.0cm,出生时呼吸微弱,肌张力减低,四肢末端发绀。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常频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次日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出生1周改高流量吸氧治疗。出生24h内予以母乳2ml每3h1次(q3h)鼻胃管管饲,逐渐加母乳管饲量,大便1~5次/d,同时辅以肠外营养。出生第2天心脏彩超显示动脉导管未闭(4.2mm),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出生1周口服布洛芬3d治疗,复查彩超动脉导管闭合,心前区杂音消失。然后出现呕吐鲜红色血性物质,胃液和大便潜血阳性,腹部软,未触及包块,予以止血、制酸、禁食等治疗1周,无呕吐咖啡色样物。以后逐渐添加母乳管饲量和肠外营养,出生2周体质量增长至1090g、3周体质量1180g。出生3周母乳管饲量增加至9~10mlq3h,出现胃潴留量增加,约7~9ml/餐(>5ml/kg),无伴腹胀、呕吐;且每天出现1~2次呼吸暂停发作,颜面发绀、血氧心率下降,托背刺激可恢复。胸片腹平片无异常。先后予以改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抗反流配方、持续泵奶等治疗,同时肠外营养支持;咖啡因治疗呼吸暂停;以及纠正贫血、防治感染治疗;出生4周曾口服红霉素治疗3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出生4~5周体质量1360~1390g,管饲奶量为5~11mlq3h,胃潴留量最多23ml/餐(>5ml/kg)。出生6.5周频繁喷射性呕吐奶汁及出现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129.1μmol/L,直接胆红素73.2μmol/L,电解质紊乱(K+2.94mmol/L、Na+125mmol/L、Cl-90mmol/L),酸碱失衡碱中毒(HCO3-33mmol/L),大便量少,间使用开塞露通便。出生7周呼吸暂停频繁、多次发绀,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腹部软,右上腹可及可疑橄榄核样肿块。胸腹部平片检查示右上肺炎症、胃扩张、肠道气体减少;超声检查示胃幽门肌层厚度约3.0mm,幽门管长度15mm。诊断HPS,患儿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入腹后可扪及幽门增厚、表面苍白、胃明显扩张,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术后24h自行排大便,48h开始氨基酸配方管饲,以后过渡到深度水解配方、母乳喂养,渐增加量过渡自行吸吮,并予以母乳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强化。术后5周,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机械通气治疗4d撤机。患儿不能脱氧,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氢化可的松治疗2疗程后脱氧。术后2周胸腹平片示肺部炎症吸收、胃无扩张。术后6周腹部超声检查示胃幽门肌层厚度约2.7mm、幽门管长度13mm。校正胎龄44+5周出院,体质量3060g、身长51.5cm头围、33.5cm。出院后早产儿过渡配方喂养,随访出生6个月(校正月龄约4个月)时体质量5300g,身长58.0cm、头围38.0cm,逐渐追赶生长,继续随访中。


本孕的单绒毛双胎第二产男性,出生体质量1460g,生后予以肠外肠内营养,逐渐建立全肠内营养,出生3天曾口服红霉素3天治疗喂养不耐受,过程顺利出院。


2.讨论


既往HPS在早产儿中被认为是罕见病,1997年Schechter等对1963例HPS调查示该病例平均出生体质量3390g、出生胎龄39.5周,尚未发现早产儿发生率增加。近年报道早产儿HPS发生率增加,可能与救治水平提高、早产儿存活数量增加有关。2009年Gotley等对329例HPS调查示早产儿HPS占19%;2014年Svenningsson等对3608例HPS调查示出生胎龄35~36.9周HPS占5.7%、出生胎龄小于35周HPS占4.5%;2015年Stark等对2466例HPS患儿显示示早产儿HPS占8.43%,出生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HPS占0.89%。我国目前有3例早产儿HPS报道,出生胎龄最小29周、出生体质量最低1450g。尚无出生体质量低于1000g的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HPS报道。


足月儿HPS典型临床表现是出生3~6周出现喷射性呕吐,腹部右上方可触及橄榄型团块。HPS患儿可有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包括呕吐(97%)、喷射性呕吐(79%)、胃蠕动波(25%)、腹部包块(44%)、脱水(36%)。本例于出生6.5周出现喷射性呕吐、腹部X线检查示胃扩张,诊断HPS。近年文献报道,按出生时间早产儿HPS发病晚于足月儿;按校正胎龄早产儿HPS发病则早于足月儿HPS。如Gotley等调查显示按出生时间早产儿HPS发病平均出生6周显著晚于足月儿平均出生5周,按校正胎龄早产儿HPS发病平均校正胎龄40周显著早于足月儿平均校正胎龄45周;Stark等调查显示按出生时间早产儿HPS发病平均出生40天显著晚于足月儿平均出生33天,按校正胎龄早产儿HPS发病平均校正胎龄42周显著早于足月儿平均校正胎龄45周。


早产儿HPS发病随出生后宫外暴露时间和胃肠道渐成熟。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早产儿,尤其胎龄34周以前,吸吮-吞咽不协调、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胃排空和肠动力差,可以出现胃食管反流、胃潴留量增加等。胃食管反流可使上气道受体受到刺激促发呼吸暂停、而呼吸暂停可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促发胃食管反流。适当保留胃潴留是有益的,目前以5ml/kg作为早产儿最大胃潴留量的截点。本例于出生3周后以胃潴留量增加、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改善喂养方式、抗感染、输血、咖啡因等治疗无效,出生6.5周出现HPS典型喷射性呕吐,血生化低钾、碱中毒,腹部平片提示胃扩张,诊断HPS。我国报道3例早产儿HPS,有2例也表现为胃潴留量增加,经消化道造影诊断。早产儿HPS未出现典型症状时、早期症状可不典型,早产儿尤其是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者,越容易发生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感染、贫血等并发症,临床医生需观察病情变化作鉴别分析。


根据呕吐病史、胃蠕动波及腹部肿物,临床可诊断HPS。腹部X线平片、消化道造影和B超有助诊断。腹部X线平片可见胃扩张,肠道内气体减少;造影有线样征、肩征或鸟嘴征等;腹部B超见幽门肌层厚度超过4mm,幽门管长度超过16mm。早产儿HPS尚无确定的幽门肌层厚度超声诊断标准。HPS患儿幽门肌层厚度随着日龄增长而增厚,初始超声检查可以阴性,重复检查可以出现HPS阳性结果。幽门肌层厚度可能与年龄及体质量相关,年龄较小和体质量较轻的婴儿使用诊断标准的低阈值更为准确。


本例超声检查没达到足月儿HPS诊断标准,但是出生7周腹部X线检查出现胃扩张,之前并无胃扩张,提示随着宫外发育和喂养量增加,幽门肌层厚度可能逐渐增加并渐出现典型的呕吐症状,动态腹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PS。也有研究认为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与早产儿体质量、校正胎龄、出现症状时间无关,可使用足月儿HPS超声诊断标准。这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本例幽门环肌切开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随访至出生6个月,体格发育逐渐追赶生长。文献示早产儿HPS幽门切开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重新气管插管率、再入院率及二次手术率显著高于足月儿。


HP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Krogh等研究示单卵双胎HPS发生率高于双卵双胎,具家族聚集性。早产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与HPS发生有关。Eberly等研究示出生2周内口服大环内酯物类药物增加HPS患病风险;而Goldstein等和Ludvigsson等研究示HPS发生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无关。本例是早产单绒毛膜双胎之一患HPS,出生2周以后曾口服红霉素3天,而另一产出生2周内口服红霉素3天并未患HPS。目前早产儿尚无单绒毛膜双胎其中之一患HPS报道,可进一步收集大样本数据调查分析。


综上所述,早产儿发生和存活数目上升,早产儿HPS病例增加。早产儿HPS随宫外胃肠道发育和喂养量增加而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现,与早产儿各种并发症的表现不易区别,可能表现为胃潴留量增加,以后出现呕吐,注意电解质和体质量增长、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腹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PS。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