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带一路”科教合作 中科院在行动

2016.12.02

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家,干旱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下尤其如此。近日,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Muhammad Athar Haroon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三年前,他来到CAS-TWAS(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空间减灾卓越中心(SDIM)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旱灾监测。

来华之前,Haroon在巴基斯坦气象局工作。他回忆,1999年到2003年,异常干旱笼罩印度半岛,对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国在内的经济作物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希望在这里学习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比如如何应用卫星数据、地表观测数据等信息,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服务祖国。他说。

针对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特征,提高其空间减灾研究能力,这正是SDIM成立的初衷。作为中科院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科技合作的一部分,该中心是中科院在2013年启动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之际建立的五个卓越中心之一,依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RADI)建立。

“我们的关键词有3个:利用空间技术,做防灾减灾,面向发展中国家。该中心副主任陈方近日向记者介绍。SDIM旨在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在空间减灾领域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培训班、组织研讨会、培养人才、进行战略发展咨询等。如今,经过3年发展,该中心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已小有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光芒初绽。

依托项目,促进合作

据了解,针对亚洲国家相关灾害问题,SDIM已经启动了一带一路空间减灾科学合作研究项目,与巴基斯坦、蒙古、泰国等7个发展中国家开展涵盖洪水、干旱、地震等领域的11项科学合作研究。

比如在泰国做的洪水、在蒙古做的干旱、面向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风暴潮系统、针对柬埔寨吴哥的地质沉降、印尼的海岸减灾谈起这些项目,陈方如数家珍。他介绍,这些项目由中方提供数据方法和系统技术,在当地开展具体实验,目前已有两项合作较为成熟。

其中一项是针对蒙古国的旱灾减灾需求,该中心与蒙古国国家遥感中心合作,进行旱情监测空间数据库及中蒙旱灾系统建设,目前已经利用蒙古国132个气象站点和42个土壤湿度站点的资料,开发并移植了中蒙旱灾监测系统。另一项是针对泰国的洪水减灾需求,该中心与泰国地理信息及太空技术研发署等机构合作,建设了洪水监测数据库及洪灾引发的水媒传染病爆发风险诊断系统。

实际上,相关合作已远不止目前的7个国家。比如斯里兰卡希望把干旱系统在他们国家运用,我们还特地为他们做了一期培训。陈方说,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离不开人,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人才也是一种模式。

人才培养,授之以渔

像Haroon 一样,2013年在CAS-TAS奖学金资助下,Zeeshan Shirazi从巴基斯坦来到空间减灾中心攻读博士,研究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过去几年里,我在中国安徽、内蒙古、黑龙江等9省进行了火灾监测,通过干旱、气温、叶片情况等各种因素了解火灾发生的风险。B来华之前曾在高校担任讲师。相比而言,他认为在SDIM做研究不仅有一流科研设施的支撑,而且遇到技术问题时还有一流的科学家可随时请教。

不止如此,他认为,这里的人才培养方式并非“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尽管巴基斯坦的森林火灾并不像中国一样多,但我在这里学到的技术知识可以非常轻松地用到其他领域。他表示,未来1年博士毕业回国后,希望将这些技术转移到洪水或滑坡等监测预警方面。

据悉,目前有20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SDIM学习。因为空间减灾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战练兵必不可少。此次采访中,由于大多数博士新人被派到遥感地球所怀来遥感综合实验场基地实习,记者在遥感所仅逮到了上述两位资历较深的博士。

我们的人才培养大体上包括三种类型,博士生、访问学者和短期培训等,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陈方说。据介绍,2013年以来该中心已接收来自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14国的27名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进行博士阶段的研究培养;并与来自尼泊尔、伊朗、蒙古等18个国家的30多名学者开展合作。

此外,SDIM每年还会举办一至两期面向发展中国家空间减灾领域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班。目前的5期培训中,共有34个国家的127名学员参加培训。陈方说,今年12月将开展第6期培训,面向一带一路科学减灾问题,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形成空间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应用的能力。

立足中心,走向国际

作为扎根中国的全球首个专门从事发展中国家空间减灾研究和技术能力建设的科学中心,SDIM同时胸怀世界,并已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独特魅力。

目前,RADI位于三亚、密云和喀什的三个卫星接收站可覆盖亚洲70%的监测范围。“最近我们刚签了合同,即将在瑞典建立新的接收站。”陈方透露,“它将覆盖‘一带一路’欧亚大陆上更多国家,进一步提高的我们的空间减灾能力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潜力。”

同时,依托近5年SCI论文位居全球遥感领域首位的RADI,该中心在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科学战略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是白院长提出的科学院的三大目标。我们希望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形成减灾咨询智库网络,成为科学减灾研究思想的领导者,引领中国,贡献世界。”陈方说。该中心还成立了由国内外空间减灾相关领域21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其发展规划和重大学术问题进行咨询和评议。

经过三年的发展,该中心在国际舞台上日益瞩目。2015年,在日本仙台举办的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每10年举办一次的灾害领域最高级别的全球性会议)上,该中心协同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地球观测组织等16家国际知名空间机构,举办了大会25个分会之一,并在世界减灾大会上联合发布《全球空间减灾国家战略白皮书》,提高了国际显示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