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留学生小姐姐发了一篇《Science》封面论文!

2021.3.16

  颜值和实力双爆表!

  二维结构的硼烯或硼烷多晶型物凭借其各向异性的金属性、电子效应和多样的超晶格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硼烷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这使其只能在超高真空条件下进行实验与表征,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对此,化学钝化是抑制电子材料发生环境氧化的常用手段。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硼烯也可以通过表面氢化来稳定。除钝化作用外,对硼烯进行化学修饰还可以调节其电子特性。尽管已有研究实现了硼烯异质结构,但是尚未有报道涉及硼烷的有序化学修饰。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ACS Nano杂志副主编、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Mark C. Hersam教授等人通过在超高真空中用原子氢氢化硼烯来合成硼烷多晶型物。通过原子级成像、光谱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作者发现氢化提供了化学钝化作用,在环境中暴露后,硼烷的氧化速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以上。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加热除氢处理,将氢化的硼烯恢复其本征状态。该研究以题为“Synthesis of borophane polymorphs through hydrogenation of borophene”的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并被选为封面论文,值得一提的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留学生Qiucheng Li。

  文章亮点:

  1. 作者用原子氢对硼烯进行氢化处理,并通过STM观察氢处理过程中的硼烯变化情况,发现氢原子吸附在硼烯上。作者在实验中观测到8种不同结构的硼烷。

  2. 作者通过XPS、AFM对硼烯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表征,未经修饰的硼烯在空气中会在1小时内快速氧化,生成氧化物B2O3。而氢化硼烯的空气稳定性则大大提高,暴露于空气中1周后才发生氧化。此外,氢修饰的硼烯在300 ℃加热处理后,能够恢复其本征结构。

  3. 作者通过CO-STM对rect-v1/6-30°结构的硼烯上的氢原子进行表征,并通过DFT计算了各种吸附氢原子的结构稳定性规律,发现存在3种稳定结构的氢原子:在顶部形成B-H键,在桥结构位点形成B-H-B键,或者同时在顶部、桥结构上吸附两种结构。

  4. 作者通过STM对rect-v1/6-30°结构的硼烯的局部功函LWF进行表征,测试其FER(场发射共振信号),发现其FER信号有两个,分别为~4.0 eV和~4.5 eV,这可能是由表面电位波纹所致。随后对其他几种不同结构的硼烷进行功函测试,发现相互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可能是由于B-H键不同和偶极变化导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