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呈特殊影像学改变的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析

2022.3.15

患者男,28岁。以右胸痛4个月,咳嗽、发热2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出现右胸部刺痛,2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干咳、发热,体温最高约38°C,伴乏力。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阴影,考虑炎症,肿瘤不能排除。于该院行右上肺穿刺活检,病理未见重要病变,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改善。

 

入院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白细胞数14.63x109/L,中性粒细胞0.89。痰致病菌培养阴性。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7.94阳/L,糖类抗原19-(CA19-)188.48kU/L,糖类抗原125(CA125)52.729kU/L,糖类抗原153(CA15-3)126.84kU/L。

 

2010年8月31日胸部增强CT提示:炎症性病变可能,真菌感染,肿瘤不能完全排除。入院初步诊断:肺脓肿可能。

 

入院后于右肺上叶前段行纤支镜肺活检,病理示未见重要病变。先后给予抗细菌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g/次、静脉滴注、1次Lh)及抗真菌治疗(氟康唑氯化钠0.4g/次、静脉滴注、1次d),患者体温均一度有所下降。

 

监测CT示,双肺病灶呈部分吸收-部分增多-部分吸收-再度增多改变,伴白细胞数反复下降、升高。再次行右上肺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性淋巴样组织中细胞异型明显,CD68(+),并见嗜酸性粒细胞,不除外造血组织疾病,但仍未能明确诊断。2010年11月22日胸部CT示:双肺病灶再度增多,空洞增大。患者仍有反复低热,白细胞数再次升高,行外科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术。

 

镜下见右上中肺实变,触及巨大肿块样病变,质中,边界尚清,切除右肺上叶及中叶部分病灶进行活检。免疫组化显示,CD15(+++),CD30(++),CD10(+),Mum-1(+),Ki-7为20%,CD3(+)。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

 

外院SPETCT示:双肺多发病变伴明显高代谢,全身其他部位FDG断层显像未见明显代谢病灶。最终诊断: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患者行6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基本吸收。患者随访3年,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 

 

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极为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白细胞数升高、肺部浸润阴影并空洞形成,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瘤全身表现。外科手术前多次行肺活检,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稍退,白细胞数下降,肺部阴影部分吸收,因此造成该病例诊断延误。

 

本例患者两次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均未提示感染,最后在再度出现肺部阴影增多、白细胞数升高情况下行外科胸腔镜下肺活检术,肉眼下肺组织呈实质性肿块,多个活检标本均提示淋巴瘤病理改变,未提示并发感染征象,明确诊断后单纯给予全身化疗,患者症状消失,双肺病灶基本吸收,白细胞数恢复正常,疗效显著,因此不考虑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的一度改善(包括体温下降、白细胞数下降及肺部阴影部分吸收)可能与淋巴瘤的自然病程有关。

 

多数原发性肺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影,也可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影,而弥漫性网状结节浸润和肺实变不常见,可有胸腔积液和结节空洞。本例患者表现为右肺上叶斑块状阴影及双肺散在斑片、结节影,内见多发空洞影,在确诊前5个月内出现肺部病灶反复自行减少和增多,这种影像学动态变化考虑为该病的特殊肺部表现,是其自然病程,尚未见有相关文献报道,对诊断可能有一定意义。同时,本例患者CA125等多项肿瘤指标升高,对肺霍奇金淋巴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由于肺淋巴瘤的浸润性病变可能类似于炎症或与炎症并发,或广泛纤维化,或因反应性成分增加,使淋巴瘤组织内的成熟淋巴细胞很难与常见的慢性炎症细胞相鉴别[3],尤其是混合细胞型肺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常与背景淋巴细胞(尤其是小淋巴细胞)混杂在一起不易鉴别,其病理确诊常依赖较大的病理标本。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若传统诊断方法不能明确诊断时可采用外科胸腔镜等方式进行活检,及时诊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