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2022.6.18

  辅助检查

  C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只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辅助检查特别是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的帮助至关重要,并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脑脊液检查

  主要是压力增高,早期常规和生化一般正常,中后期可出现脑脊液蛋白轻中度增高,发现红细胞提示有出血。感染性CVT患者早期即可出现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海绵窦、侧窦血栓形成。

  影像学检查

  1)脑CT及CT静脉血管成像(CTV):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部分患者CT强化扫描可见空三角征,即静脉窦壁显示为高密度的三角形边,其中为等密度的血凝块。直窦和Galen静脉表现为条索征,但不具有特征性。CT的间接征象是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TV可显示梗死部位的静脉和静脉窦影像缺失或不清楚,而侧支静脉血管则显影清楚。

  2)磁共振(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脑MRI在初期可见T1加权像正常的血流流空现象消失,呈等T1和短T2的血管填充影。1-2周后,高铁血红蛋白增多,T1、T2像均呈高信号。晚期流空现象再次出现。MRI还可显示脑梗死灶。MRV被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无创性脑静脉成像诊断方法,对较大的脑静脉和静脉窦病变显示较好。急性期(0-3天),血栓静脉表现呈等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3-15天),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慢性期(15天以后),梗死血管出现不同程度再通,可见流空现象。结合MRI诊断可靠性更高。

  3)脑血管造影:包括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DSA可直接显示血栓的部位和轮廓,是CVT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是有创性检查,且价格昂贵,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鉴别诊断

  虽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遇到脑叶出血而且原因不明者,或梗死病灶不符合脑动脉供血区分布者应该行脑静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对单纯颅内压增高、伴或不伴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者,或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亚急性脑病患者,均应考虑到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结合CTV、MRV,尤其是DSA检查可帮助确诊。而对于非典型头痛的患者也推荐行脑静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CVT。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时间大概是7天。最敏感的是MRI和MRV。鉴别诊断要考虑脑脓肿、良性颅内压增高、脑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动脉性脑梗死及引起眼部症状的疾病等鉴别。

  海绵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可根据眼部突出、水肿、眼球个方向运动受限,特别是由一侧眼球波及对侧眼球是可以确诊。但有时需要与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受限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眼眶内球后蜂窝组织炎、秋后占位病变、视神经孔处胶质细胞瘤、骨膜下脓肿等。两侧眼球突出还应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上矢状窦及侧窦血栓形成可仅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须与颅内占位病变如血肿、肿瘤、脓肿等相鉴别。伴乳突炎、中耳炎及败血症者主要考虑侧窦血栓形成的可能。如腰椎穿刺时病变侧压颈试验脑脊液压力不上升、脑脊液呈血性或黄变,要高度怀疑乙状窦血栓的形成。婴儿患严重贫血、腹泻、营养不良、衰竭时或产妇在分娩1-3个月内发生颅内高压或昏迷、肢体局限性抽搐或瘫痪时,要考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