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2011.7.26

  7月22日,“超级稻粉垄栽培示范”项目现场验收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辛仓村进行。测产结束后,验收组宣布:对比试验,同一中等肥力稻田,粉垄栽稻平均每亩干谷产量为682.5公斤,比对照常规栽培亩产551公斤,增产23.8%;中产田示范,肥力中等偏下田,粉垄栽培亩产干谷603.7公斤,比对照亩产498.9公斤,增产21%。

  验收组成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0天前受袁隆平院士指派,到玉林考察过粉垄稻,验收结果让我感到惊喜,水稻单产增产5%就是一个突破,增产10%就是一个飞跃了。在中产田粉垄栽培超级稻比对照常规栽培单产增产20%,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它将为加快实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目标作出贡献。”

  因“粉垄稻示范”成果惊喜的还有当地农户。村民黎礼全指着已收割的粉垄稻田兴奋地说,这块曾经的低产田,过去一亩只收350多公斤谷,现在亩产快500公斤了。

  粉垄栽培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本辉及课题组研发,采用专用粉垄机,通过旋磨、深松土壤,一次性完成犁、耙、起垄、开沟的新耕作方法。该方法在玉米、甘蔗、大豆等11种旱地作物栽培试验中,取得增产10%~30%的效果。

  为能将此方法推广应用于粮食主要作物水稻生产,2011年由韦本辉课题组主持,玉林市农业推广站、广西五丰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在福绵区和民安镇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和偏上田设点,进行百亩“粉垄栽培超级稻试验示范”,供试品种为“Y两优1号”。采取“干土粉垄,分厢设沟”,成功地解决了水田粉垄和管理难题。粉垄和常规栽培施肥水平一致,栽后5~7天稻田基本保持水层,此后实行干湿交潜灌溉。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粉垄技术推广须因地制宜

  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粉垄栽培技术取得的有关成果,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山仑。

   山仑一直非常关心耕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耕作技术是作物增产的基础,却往往被一些研发部门忽视,得不到有力支持。”但由于目前粉垄技术的田间试验主要是在广西开展的,山仑认为,技术的推广必须因地制宜。

   “从技术体系的特点看,它应该比较适合应用在黏重、粗粒的土壤上。”山仑告诉记者,“在其他土壤类型中能不能应用、有没有必要应用,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田间试验后再判断。”

   在我国西北部的黄土地区,土壤质地本来就比较疏松,并不像广西地区的红壤那样黏重。“在黄土地区,一般耕作下小麦根系深度可达2.5米,苜蓿可达10米左右,高产下往往形成不易恢复的土壤干燥层,这说明作物的吸水用水已经很充分了。”山仑表示,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地区是否适宜推行粉垄耕作,还有待商榷。

   除此以外,农业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地区使用什么样的耕作技术,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土壤性质。

   最后,山仑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将粉垄技术与其他耕作技术作一下比较,以发现这项新技术的优缺点。“并非要做实验,但一定要发现我们技术原理上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