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被发现

2010.8.03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日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的带领下,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

  该课题组组长周钢桥向记者介绍,这一重大发现不但有助于深入解析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8月2日,影响因子34.284的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公布了这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易复发和转移,病人5年生存率仅4%左右,肝癌仍是临床治疗效果最不理想的肿瘤之一,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30万,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半数以上。

  为找到并确认容易导致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周钢桥课题组联合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西肿瘤医院、广西扶绥县肝癌研究所和江苏海门市疾控中心等10多家单位的百余位科研人员,在国内5个肝癌高发区收集了4500多名肝癌病例和对照个体,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筛选和实验验证。

  经过两年多大海捞针式的潜心研究,他们在人体第1号染色体的特殊位置发现了由多个基因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容易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论文第一作者张红星博士告诉记者:“如果该区域的基因发生变异,人类患有肝癌的风险系数就会大大增加。”

  这一重大研究成果的出炉,发出了中国科学家在人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研究领域的最强音。贺福初介绍说,这项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肝癌易感基因的筛查研究,所使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是全球公认行之有效的拉网式搜寻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此前,欧美多国利用该技术已经发现了近70种重大疾病的易感基因,在国际上掀起了重大疾病易感基因的“卷地毯式掘金浪潮”。

  据悉,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肝病的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过去10年间,他们已经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和重症化等关键环节找到了易感基因。这次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论文是该团队近两年发表的第11篇《自然》子刊论文,是肝病易感基因领域的又一重大原创性成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