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子刊:幽门螺杆菌的致癌“犯罪指纹”

2015.6.17

  世界上大约一半的人口都受到幽门螺杆菌(stomach bacterium)的慢性感染,而其中约1%的人会继续形成最致命的癌症形式——胃癌。癌症形成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很难确定它与感染的确切关联。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现在分析了感染后不久出现在胃细胞基因组中的损伤模式,发现不仅这一模式不同于其他遗传毒物诱导的损伤模式,并且它与以后在胃癌中看到的一些特征性改变相似。

  尽管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一病原体对胃癌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一观点,这些研究结果代表了一种新方法来揭示特定的细菌感染与人类癌症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现在有几种细菌感染都被怀疑对癌症的形成起作用,但却没有一个能像幽门螺杆菌一样确凿地证实这种关联,幽门螺杆菌可以诱导慢性胃炎和溃疡,最终导致癌症形成。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幽门螺杆菌损伤了宿主的DNA,但却并不清楚这是否是随机发生的。现在来自柏林的科学家们发现诸如放射或遗传毒性化学制品等其他的途经诱导的DNA损伤确实是随机的,但幽门螺杆菌诱导的损伤则不是。

  Thomas F. Meyer领导的这一研究小组一直都在寻找可以证实某些感染与癌症之间因果关系的迹象遗传指纹,现在他们检测到了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一些改变。一些国际癌症测序项目揭示出了不同癌症中数组特征性的突变和遗传变异,这些进展帮助了研究人员获得这一新成果。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实验室开发的新方法来培育人类正常胃组织。以往科学家们都不得不依赖癌细胞系来开展此类研究,但这些细胞的突变基因组掩盖了一些早期的改变,而在仍然健康的细胞中则可以观察到这些改变。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过程中 负责识别和修复损伤DNA的基因活性下调。这导致了DNA损伤风险增加,随后一种叫做yH2AX的蛋白附着到了损伤DNA片段上。为了捕获人类基因组中的这些受损位点,科学家们分离出这一蛋白,测序了它附着的DNA片段。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前后正常细胞中的这些损伤位点揭示出,定位在染色体边缘——亚端粒区域附近的一些基因在感染后最有可能受到损伤,它们也就是在胃细胞中活化的那些基因。当他们分析这种模式与不同类型癌症中突变的匹配程度时,发现胃癌看起来最为相似。

  有趣的是,在其他的癌症中只有前列腺癌显示相似的模式。Thomas Meyer研究小组以往曾发现前列腺癌与另一种细菌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之间的关联。因此看起来有可能感染的遗传指纹或许很快就可以用于提供更直接的信息,预测某些细菌病原体在人类癌症发病中的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