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德美科学家联手揭开最古老幼虫化石之谜

2016.5.10

banquan14.jpeg  

A:2毫米幼虫背部微型CT扫描成像。资料图片

banquan14.jpeg  

B:移除化石围岩后的幼虫背部微型CT扫描成像。资料图片

  5月9日,由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刘煜博士联合德国、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宣布首次从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中发现了5.2亿年前一种三维立体保存的无节幼虫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所知全球最早的无节幼虫类节肢动物幼虫。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将于5月10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正式发表,题为《早寒武纪澄江动物群中呈三维立体保存的大附肢节肢动物的早期幼虫》的文章于5月2日在该刊物的网站在线发表。

  侯先光教授是32年前早寒武世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也是这次重大发现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他认为此次发现的世界最早幼虫化石进一步揭示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特征,弥补了早期幼虫化石研究的空白,使人类对生命的起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3年前的一天,侯先光教授整理从澄江化石群滇池海口地区采集回来的化石时,发现了一块体长只有两毫米的节肢动物化石,很快他就确定这是5.2亿年前的节肢动物早期幼虫,是迄今为止所知最古老的幼虫化石。然而运用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当时的设备还无法全面研究这块化石。侯先光教授只能把这块幼虫化石存放在办公室的储存柜里。

  2014年7月,曾师从侯先光教授攻读古生物学的德国慕尼黑大学副教授刘煜回国到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作短期研究,师生俩一合计,决定把幼虫化石带到慕尼黑大学进行深入研究。

  刘煜与慕尼黑大学巴伐利亚动物收藏馆的科学家合作,运用微型CT技术研究这块幼虫化石,这是第一次将微型CT技术运用于如此微小的澄江化石群化石的研究。经过反复摸索,幼虫藏在石头里的部分一览无余,三维立体的幼虫栩栩如生。根据研究发现的情况,侯先光教授、刘煜博士、侯先光教授的在读博士生何雨洋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的5位科学家携手共同深入研究,于去年11月完成了关于发现最早幼虫化石的研究论文。

  侯先光和刘煜告诉记者,呈三维立体保存的化石十分稀少,此次他们利用先进的微型CT成像技术揭示了在显微镜下用钢针解剖等常规研究手段无法显示的立体微细结构;同时,此幼虫的发育模式也在早期节肢动物进化方面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证明无节幼虫类的发育模式并不是仅存在于甲壳动物当中,据此可推测出所有节肢动物的祖先类群都经历了无节动物发育期。此项研究成果为未来澄江化石中节肢动物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