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创新之基

2021.3.12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简称“《管理办法》”),提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并要“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管理办法》将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落实“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重大决策部署,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

全球化配置资源,是实现产业高效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我国某些产业技术被人恶意地“卡脖子”。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出路在哪里?必须“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领域展开“攻坚战”。

“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核心使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表示,在这一点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同于高校和企业,其研究领域不受限于专业设置和资金实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研究空间也更为广阔,项目形式更为灵活,研究领域更符合提升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需求。

2018年3月,科技部联合北京市推动成立了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这是我国汽车领域的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以往的“以市场换技术”模式,根本无法铸就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缺芯少魂”的尴尬境遇,又一次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卡脖子”的危机。

“车规芯片,正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之一。”国创中心主任兼总经理原诚寅表示,国创中心牵头组织承担了国家重大攻关专项课题,围绕我国车规芯片需求和瓶颈短板,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车规级芯片标准体系、搭建车规芯片测试与认证平台,实现自主车规芯片的整车集成和可靠性评价,推动自主芯片产业化应用。

“在主攻方向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研究‘根技术、干技术、茎技术’。”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徐苏涛指出,根技术,相当于前端的基础研究与基础共性技术;干技术,是中端的关键共性技术与瓶颈技术;茎技术,是指后端的一般共性技术与工程技术。

类似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能使我国产业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保持屹立。“企业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靠近创新前沿的广阔领域,形成产业领域‘领头羊’、‘隐形冠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关成华表示。

有效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但在现实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企业,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是割裂的。国企和央企有能力有潜力去开展科技创新,但其创新意愿未必有多强烈;私企虽有创新意愿,但是没有能力,它首先要求生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

同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有些企业根本提不出有意义的技术需求,只是想找点新技术、赚点快钱而已。”刘忠范指出,这种情况很难有效地推进产学研合作。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这个定位和目标,决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需求导向型研发机构,不是传统的研究或者孵化机构,而是为产业转化提供服务的机构。”关成华表示。

徐苏涛也指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强化技术研发与技术熟化、创业孵化与产业育成、成果转化与人才流转、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等功能,促进硬科技研发与高科技创业相结合、产业资本与财政资本相结合、企业家与科学家工程师相结合、新兴产业组织与科技服务集成相结合。

在具体实践中,“国创中心不是要去抢企业的蛋糕,而是与企业一起把产业的蛋糕做大,国创中心从研发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第三方研发服务收益。”原诚寅表示,“我们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而不会走到卖产品这最后一步。”

例如在车规芯片研发攻关中,国创中心的目标不是自身去生产芯片,而是在芯片研制过程中,针对企业难以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或者搭建验证平台,为芯片提供上车检测验证等服务。

在研发过程中,如果有团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成果,且有了产业化的意愿,“我们鼓励团队带着成果出去创业。”原诚寅表示,“如果团队还有后顾之忧,我们还有‘虚拟合伙人’制度,先在内部创业。”

“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关成华指出,这样的定位设计,使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也就是说,企业能够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完善创新人才机制

人才是研发机构发展的第一要素。

关成华表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以市场化手段开展人才选拔与聘任,市场化的收益分配模式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更加市场化的收益分配模式,有利于人才招聘、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队伍创新能力提升和结构动态优化。”

国创中心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而今已拥有了180多人的队伍,形成了技术策源、资源整合、创投孵化等七个群组,初步建成了一支由10余名行业知名专家引领的高学历、高职称、高专业跨度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国创中心也在人才激励、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颇多探索。但原诚寅也坦言,国家现有的人才考核、评价、晋升体系,与国创中心这种创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制度,存在明显的不相衔接问题。“国创中心的人才评价,是看解决产业中现实问题的能力,看科研中的实际贡献。但国家现有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更多仍是看论文、ZL、奖励。”

原诚寅表示,国创中心目前以市场化手段开展人才选拔与聘任,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广泛的人才合作,探索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技术专家委员会、双聘专家等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是国创中心人才梯队建设的大胆探索,真正实现了人才的“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但“兼聘”“双聘”等人才举措,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忠范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我国普遍存在知识产权观念淡薄、切割不清等问题,尤其涉及“兼聘”“双聘”等情况更为严重。

在现有的人才制度下,“兼聘”“双聘”等制度,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这还将导致人才在合作过程中“诚信意识”淡漠,不守规矩。

刘忠范指出,在吸引海外人才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戒备和不满,甚至采取针对性的反制措施,负面影响巨大。这种反制又导致我们的人才计划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转入地下”。

“实施更加公开透明、开放包容、积极主动的人才政策和评审制度。”刘忠范建议,要强化知识产权观念和诚信教育,尽可能收窄人才引进中“兼职”“双聘”“顾问”等灰色地带,明确岗位时间、薪酬待遇和相关知识产权问题。

创新绩效评估方式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标准答案。

在建设过程中,“前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支持,中期实现财政资本、产业资本与社会资本平衡,后期以自生发展为主。”徐苏涛表示,“目标是实现从政府‘输血’到产业‘造血’。”

“要处理好市场化、企业化、事业化之间的关系。”徐苏涛建议,在纯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可在局部实施事业化运作;在准公共产品以及成熟产品供给方面,坚持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机制。

《管理办法》显示,科技部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引领行业技术进步、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等方面的情况,以客观数据为主要评估依据。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属于新型组织,需要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要兼顾市场化的灵活度。因此,要引导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就要从更加客观灵活的角度进行评估。”关成华指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恰好能满足其市场化发展方向的需要,能够提供更多元的市场化指标,提高评估的市场适用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