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治疗免疫性肾炎的相关介绍

2023.2.09

  免疫性肾炎还缺少特效疗法,因此强调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肾功能,使病人在长期慢性的过程中延缓出现肾功能衰竭。

  一、一般性治疗

  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若不存在失盐性肾炎,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应加以限制,强调给予高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根据肾功能的情况调整。有肾功能不全时,采用低蛋白饮食,要求蛋白质量少而精,即食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

  蛋白质(如鸡蛋白、牛奶、瘦肉等);若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量较多,则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免疫性肾炎病人抵抗力低,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如感冒、病毒感染等,导致病情波动,甚至诱发急性发作,应注意防范。应尽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二、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可应用各种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丁脲胺、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若水肿严重,血浆蛋白甚低,常规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可适当输入血浆或白蛋白、右旋糖酐,通过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血容量,加强利尿,中药也有较好的利尿效果。

  三、高血压的并存

  可加剧免疫性肾炎的病情,因此适当有效的控制血压,对减缓病情有重要意义。降压药的使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有肾功能不全时对肾血流量有影响的降压药如交感神经阻滞剂等不宜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脯酸及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可作为首选药物。

  四、鉴于免疫性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根据其发病机理可采用下列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雷公藤多甙或总萜片;抑制血小板凝聚药如潘生丁;抗凝剂如肝素、华法令;血浆置换疗法。这些疗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改变。由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治疗中力求有病理学诊断,以减少盲目用药所带来的药物副作用。已发生肾功能不全和有严重高血压者,通常不宜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

  五、免疫性肾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人体内这些免疫反应被抑制,便可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在肾脏内的沉积,从而切断了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上述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干扰它们的功能,所以这些药物都是细胞毒药物。简单介绍如下:

  1、环磷酰胺:常用方法为成人50毫克,每日2~3次;或200毫克稀释后,每日或隔日静脉注射;总量为6~12克,疗程2~3个月。近年来主张用冲击疗法,即大剂量(400~800毫克)静脉注射,每周或隔周或隔月一次。治疗期间,应多饮水或静脉补液,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预防出血性膀胱炎。本药不宜单独使用,常须与激素联合治疗肾炎。但因该药有抑制精子发育的副作用,于停药后还会持续5年以上,放青年末育男性尽量不用此药。

  2、氮芥:因为其副作用较大,而且只能静脉给药,不如口服方便,所以应用不够广泛。在静脉给药时,要严格防止漏出到皮下,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每日剂量为1~3毫克,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2毫克。

  3、苯丁酸氮芥 ;可以口服,易被胃肠道吸收,但作用较慢,副作用比环磷酰胺小,亦可与激素合用。常用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1~0.2毫克,总疗程6~8周。

  4、硫唑瞟吟:每日剂量为100~500毫克,口服,2~4周见效后改为维持量,减到25~50毫克。临床较常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