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基础研究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2008.2.15

“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宪恩最近在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揭晓会议上作出如此判断。

他介绍,文献计量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15年中,我国19个主要学科领域绝大部分都取得长足进步,总体水平从2003年的世界第14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2006年,我国上述19个学科均进入前25名,其中材料科学、数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比较靠前,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也发展迅速。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大幅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连续几年基础研究进展评选结果分析,他认为,在若干领域中国已经出现持续高水平产出态势。例如,在量子科学领域,通过对多光子操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6个光子极化状态相干叠加形成的“薛定谔猫态”,并在同一装置上实现了可以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六光子“簇态”。该研究团队在多粒子纠缠研究领域取得系列成果,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又如,在脑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2006年有两项成果被评为十大基础研究进展,2007年又有一项,并且都是以果蝇为模式动物,揭示脑抉择的分子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正密切衔接,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明显,支撑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在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积聚了大批科学家,他们正致力于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研究愈发开放,国际合作空前活跃,“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开始增多,如大亚湾中微子试验、ITER项目等。目前,大约23%的论文是以国际合作形式发表的。中国学者在获得重要国际奖励以及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刊物任职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近年来,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例如,近两年我国又有32位科学家荣获了各种国际奖励,有20人当选国际重要科学组织主要负责人,69人次当选重要学术组织或其他国家科学院的院士(会士),有多人出任国际知名期刊重要职务,包括首次出任著名科学杂志Science编委等。

但他也表示,人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在体制和机制上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