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色谱年会——十年历程磨砺优势品牌

2011.12.08

  【导语】笔者曾记得大学读书时,有些教材把色谱法归类到分子光谱、原子光谱、质谱等众多仪器分析的平行章节;而在读到欧洲化学会分析化学部组织14个国家的31位分析化学家编写的国际性教科书《分析化学》时恍然大悟,其中色谱法被归到紧跟分析化学原理后极其显著的独立章节。深究起来,色谱的“谱”不是“spectrum”而是“chromatography”,它探讨的是无穷无尽的物质分离的问题;而各种spectrum探讨的是物质检测问题。色谱法在整个分析化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色谱之所以在整个学术界、产业界、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得到最广泛、最普及的应用,也就不奇怪了。2002年—2011年,北京色谱年会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在推动北京市色谱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北京色谱年会举办十周年之际,北京色谱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国诠研究员,受北京色谱学会委托,代表会议主办方,接受了分析测试百科网的采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色谱年会的创办由来,以及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同大家一起追溯那些历史的片段和里程碑,并期待大家在今后的科研和应用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8585_201112080853071.jpg

北京色谱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国诠研究员

我国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

  刘国诠研究员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我国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气相色谱(GC)起步较早,50年代末60年代初,GC便被应用于石化、化工和国防等领域。70年代,国际上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和应用迅速发展起来,但我国当时正处于特殊的文革时代,致使我国液相色谱领域的发展受到阻碍。其后,我国色谱界奋起直追,开始了在HPLC各个方面的研究、研制和应用研究工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卢佩章院士主持研制出了高效液相色谱微粒硅胶固定相和高效液相色谱柱;中科院化学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SN-01型凝胶渗透色谱仪。其后,在70年代末期,北分厂和川分厂也均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出了液相色谱仪器。而我国进口的第一套HPLC则是 1978的事。

  虽然我国在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上比国外起步晚,但起步后的应用发展研究却非常迅速。随着80年代、9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普及,学术交流呼声渐高,随之兴起许多学术会议,其中有两大系列会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个是由卢佩章院士创办、张玉奎院士牵头的两年一届的全国色谱会议;另外一大会议则是两年一届的BCEIA盛会。BCEIA会议是中国分析测试学会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于80年代中期创办的,至今已成功召开了十四届。其中与色谱相关的展品和学术报告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跟上了世界色谱技术发展的脚步,大步走向了国际色谱领域的前沿。今年10月份在大连成功召开的第37届国际HPLC大会已经为中国色谱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最好的说明。

 

北京色谱界——全国色谱技术发展的缩影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汇聚了全国众多高等学校、研究院所、检验检疫、标准计量、药物检验、环境监测等机构以及专业公司和厂家等众多色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单位,在北京,色谱相关的从业人数估计也是全国各省市中最多的。这样的地域优势,使得90年代末期北京色谱界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地区的老一辈色谱学者也非常活跃,如医科院药物所的周同惠院士,长期致力于将分析化学新技术、新方法用于药物分析,成果卓越。特别是其负责筹建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建立了五大类100种禁用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通过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考试,获得了兴奋剂检测资格,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及其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石科院陆婉珍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徐晓白院士、北京大学孙亦梁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马立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中科院化学所沙逸仙、竺安教授等,都为我国色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京色谱学会的成立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八十年代初,傅若农教授等北京色谱界同仁酝酿成立了北京色谱学会,活跃地开展了学术宣传和交流活动。学会绵延至今,已逾30年。北京色谱学会是北京色谱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据国家法律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挂靠于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英文名称定为Beijing Society for Chromatography(简称BSC)。BSC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北京市的色谱及相关技术工作者,促进色谱及相关技术的交流普及、推广及发展。发挥色谱及相关技术在北京市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并促进相关研究和技术人才的成长。

  为我国色谱界发展作出的三个贡献

  第一个贡献:《色谱技术丛书》

  2000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了以傅若农教授为主编、汪正范和刘虎威二位教授为副主编的《色谱技术丛书》(第一版),全套共13册。所有各册专著的作者全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北京地区的色谱专家。2005年《色谱技术丛书》又重新出版了修订第二版,修订、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及时介绍了色谱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8585_201112080858191.jpg

第一版《色谱技术丛书》

8585_201112080853541.jpg

第二版《色谱技术丛书》(部分分册)

  《色谱技术丛书》的特色是,与国际接轨,采取开放式的形式,不断扩大栏目内容。丛书发行后,读者的反响非常好。可以说,《色谱技术丛书》是北京色谱界对全国色谱发展的一个贡献。

   第二个贡献:创办北京色谱年会

   2002年恰逢色谱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北京色谱学会进行了理事会的换届选举,成立新一届理事会,并于3月7日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上各位理事共同探讨了北京色谱学会的发展思路,以团结从事色谱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仪器研发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促进北京地区色谱技术的发展。

  同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二次理事会上,各位理事针对北京色谱学会应如何开展学术活动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各位理事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如分层次地进行专题、前沿色谱科学的系列讲座;会员公司可以进行产品的系列讲座;针对不同层次实验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开展培训;提供给青年色谱工作者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及每年组织一次年会及培训班等。在这次会上,决定每年12月初举办一年一度的北京色谱年会,具体时间一般定在周五。北京色谱年会消息发布后,在北京色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广大色谱工作者热烈的响应和支持,当年12月12日,第一届北京色谱年会在北科大厦召开,参会踊跃、盛况空前,4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后,年会有约,定期举办,每年都有400余人参会,。至今,北京色谱年会已走过了十个年头,第十届北京色谱年会即将于12月9日在京东宾馆召开。

  更多阅读:2011年北京色谱年会

8585_201112080854031.jpg

2006年、2008年、2010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论文集

  第三个贡献:举办两年一届的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

  除北京色谱年会外,北京色谱学会自2006年开始,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会始于80年代,起因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色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趋势已非常明显,国内很多生物医药方面的老前辈,如医科院的周同惠院士、中科院药物所的张仁斌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姚志健教授等,看到了这个即将蓬勃发展的学科趋势,遂倡议在生物医药色谱这一色谱分支领域进行交流和研讨。在中国化学会和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1988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交流会。此后,会议先后在上海、南京、西安等地举办,但在1996年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后暂停了。至2004年前后,北京色谱学会提出了恢复举办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交流会的构想和倡议,在中国化学会,特别是以张玉奎院士为主任的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以及色谱界同仁的倾力支持下,2006年,北京色谱学会在黄山主办了2006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交流会。其后,每两年一届,先后在武夷山和景德镇市举办了2008和2010全国生物医药色谱交流会。2012年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将于2012年4月在重庆召开,届时欢迎广大的色谱界同仁积极参会,共襄盛举。

  相关阅读:民间会议,为何专家云集盛况空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