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链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2020.4.23

  一、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G+,圆球形,0.5~1.5μm,呈葡萄串状成堆排列(在脓汁、肉浸液培养物中,可见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无鞭毛和芽胞,某些菌株能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奈瑟菌营养要求逐步增高),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

  3.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

  4.抗原

  (1)蛋白抗原: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表面,结合在细胞壁的黏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称葡萄球菌A蛋白(SPA)。

  5.抵抗力

  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二、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圆形,0.8~1.0μm,呈链状排列(在液体培养基中易成长链。在脓汁标本中为短链,成双或单个散在)。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在5%CO2环境下生长更好。

  3.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4.分类

  (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该型细菌致病性最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丙型(γ)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

  (2)根据链球菌细胞壁抗原(即C抗原)分类,即常用Lancefield血清分型法:将链球菌分为A、B、C、D……T等18个群(其中I和J缺),对人类有致病性的90%属A群。

  (二)临床意义

  A群溶血性链球菌

1.jpg

   草绿色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常与亚急性心内膜炎相关。

  B群链球菌:是新生儿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原体。

  D群链球菌:引起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治疗原则:

  A群链球菌感染,青霉素G被列为首选。

  B群链球菌常常采用青霉素G和一种氨基糖苷类合用。

  三、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球菌,呈矛尖状、钝面成双排列,有荚膜(在人或动物体内易形成)。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3.生化反应

  多数菌株分解菊糖。

  (二)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荚膜。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及败血症。

   (三)微生物学检验

  1)胆汁溶解试验(+)

   2)菊糖发酵试验(+)

   3)0ptochin敏感试验(+)

  4)荚膜肿胀试验(+)

  5)动物试验:小白鼠对肺炎链球菌极为敏感。 四、肠球菌属

  肠球菌属是肠道的正常栖居菌。

  (一)生物学形状

  1.形态和结构

  G+,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的卵圆形球菌,无芽胞,无荚膜,部分肠球菌有稀疏鞭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在胆汁七叶苷和含6.5%NaCl培养基中可以生长(此点可与链球菌鉴别)记忆点:肠球菌生活在肠道里,可以和胆汁和平共处。

  3.生化反应

  触酶(-)。

  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如复方增效磺胺、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和低浓度的氨基糖苷类)。

   (二)临床意义

  最常见的为尿路感染,其次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创伤和外科术后感染。

  临床上分离率最高的是粪肠球菌。

  (三)微生物学检验

  耐药性检测:一般要测试对β-内酰胺类尤其是青霉素类(如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同时也应对β-内酰胺酶进行测试。

  (四)结果评价

  药敏结果中必须注明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敏感性。庆大霉素的耐药水平(是否为高水平耐药)、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以及β-内酰胺酶测试结果。

  (五)治疗原则

  一般采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必要时还要改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五、奈瑟菌属

  氧化酶阳性。

  脑膜炎奈瑟菌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菌体呈肾形,坦面相对,成对排列,在患者的脑脊液中可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外。

  (2)生化反应:

  绝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因淋病奈瑟菌不分解麦芽糖,借此与之鉴别);

  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抗原及分型:

  根据群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不同,将本菌分为A、B、C、D、X、Y、Z、1916、29E和W135等。

  目前,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

  2.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菌毛,荚膜。

  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冬末春初为流行高峰。

   3.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血液、瘀斑渗出液、脑脊液、鼻咽分泌物。

  注:因本菌能产生自溶酶,易自溶,故采集的标本不宜置冰箱,应立即送检。

  3)鉴定:

  ①细菌染色形态:G-,菌体呈肾形,坦面相对,成对排列。

  ②氧化酶试验(+)

  ③触酶试验(+)

  ④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⑤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试验

  4.治疗原则

  青霉素G为首选。

   淋病奈瑟菌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在脓汁标本中,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

   (2)生化反应:

  对糖类生化活性最低,本菌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但不酵解麦芽糖(常借此与脑膜炎奈瑟菌相鉴别)。

  氧化酶和触酶试验均阳性。

  2.临床意义

  淋病奈瑟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如单纯性淋病、盆腔炎、淋菌型结膜炎。

   3.微生物检验

  分离培养:细菌培养仍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患者的唯一方法。

  4.治疗原则

  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越来越多,目前一线用药一般为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大观霉素可作为替代药物。对氟喹诺酮类、大观霉素的耐药也有报道。

   六、卡他布兰汉菌

  G-,双球菌,约0.6~1.0μm,无芽胞,无鞭毛。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18~20℃即可生长,借此可与脑膜炎奈瑟菌鉴别。需氧,菌落光滑,直径约1~3mm,不透明,灰白色,菌落易从培养基上刮下。

  氧化酶和触酶阳性,产DNA酶,大部分菌株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借此可与奈瑟菌属相鉴别。

  可致中耳炎、鼻窦炎、肺炎。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