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疑似颅内血肿的外伤性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例分析

2022.3.09

 

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42/78mmHg;躁动,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呼之不应,无睁眼,肢体刺痛背伸,头枕部头皮见纵行伤口长约5.0 cm(已缝合);双侧瞳孔正圆不等大,右侧瞳孔扩大,直径约4.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余病理征阴性,髌阵挛阴性,左侧腕部畸形。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右侧肌张力正常。

 

急诊头部64排螺旋CT平扫结果示(图1a):右侧额叶高密度影,为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形成,出血量约23ml,中线偏移约10mm;右侧额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左枕部头皮血肿。双上肢X线片提示左侧柯莱斯骨折。初步诊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右侧小脑幕切迹疝,右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枕部头皮裂伤;左侧柯莱斯骨折。入院后即行左腕部夹板固定,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右额叶肿胀呈紫色(图1b),认为是颅内血肿,清除血肿时发现血肿很难吸除,黏附紧密,且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出,止血困难,血凝块中夹杂畸形血管,遂考虑为外伤致畸形血管出血,查找边界,见畸形血管团大小为5.0 cm×4.0 cm×3.0 cm,供血动脉为大脑前动脉分支,遂行畸形血管切除术。电凝并剪短供血动脉,整块切除畸形血管团(图1c),病理结果证实为畸形血管团(图1d)。术后第3天,患者右侧扩大瞳孔未恢复,仍为浅昏迷,痰液较多,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双侧气胸、呼吸衰竭,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呼吸衰竭无缓解,于术后第4天死亡。

 


图1外伤性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影像学资料1a为术前急诊头部CT平扫,示右额部脑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及硬膜下血肿(箭头所示);1b为术中显示病变为暗红色团块,质地韧(箭头所示);1c为完整切除的畸形血管团;1d为病理切片示发育不良的血管壁(HE×100)

 

讨论

 

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血管壁多由增生或单层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胶原纤维组成,无血管平滑肌,管壁薄弱处容易破裂出血,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癫痫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尤以外伤入院的病例易忽略AVM的诊断。AVM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为胚胎第3~4周的脑血管发育阻碍性疾病。由于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之间存在迂曲、盘旋的血管结构和异常分流,无毛细血管床,因而导致动静脉直接交通和异常分流,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紊乱,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手术切除仍是AVM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本例患者的诊治体会为:(1)患者外伤着力点在左枕部,右额部为左枕部对冲伤位置。结合头部CT平扫结果,首先考虑为颅内血肿,忽略了存在AVM的可能。(2)颅内AVM破裂出血前,虽可见较典型的CT表现,平扫可见局灶性高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影,呈斑点、团块或条索状,边缘不清,病灶周围有局限脑萎缩,无明显占位效应及周围脑水肿,但部分患者头部CT平扫并不能发现AVM,需注射对比剂后,AVM呈团块状强化,或见迂曲血管影、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汲取的教训为,该例患者的CT平扫表现为团块状高密度影,有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移位等占位效应,为非典型的AVMCT表现,且与外伤所致CT影像学特征类似。(3)患者外伤急诊入院,通常首选头部CT平扫,未行增强扫描,易造成漏诊。(4)本例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其临床表现与右侧额叶高密度影及23ml的估计出血量不符,应拓宽诊断思路。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血肿,血肿量较少或头部CT表现不严重,但临床症状较重者,应考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能;对于脑外伤后出现的颅内深部血肿或与外伤机制不吻合的颅内血肿,则须警惕颅内动静脉畸形并发出血的可能。颅外伤后,应首选头部CT检查,以明确定位,争取急诊手术的时机;若怀疑同时合并血管畸形且又急需急诊手术者,可选择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制定随机应变的手术方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