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介绍

2023.1.02

  肾病理所见因病程早晚而不一。妊16~32周的胎肾发育近于正常,仅于皮髓交界处偶见扩张的肾小管,但肾小球上皮于电镜下可见足突消失。生后第1个月,光镜下有轻到中度系膜细胞增多,皮质深部可见扩张的肾小管。生后3~8个月出现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即显著的肾小管扩张,内径甚至达0.5mm。故既往文献称本症为“小囊性肾脏病”(microcystic kidney disease),但现多摈弃此名,因本症之蛋白尿初为肾小球源性,且早于小管的改变;目前认为肾小管的改变是获得性者,是由于持续大量蛋白尿和(或)小管内尿流受阻,致尚未完全成熟的肾单位发生小管的囊性改变。多数肾小球有系膜细胞中度增多,并逐渐出现一些退行性改变,即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收缩、肾小囊壁纤维性增厚,以及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性和散在的淋巴细胞聚集。最终呈终末期肾改变(ESRD)。免疫荧光检查无免疫沉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