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隆重召开

2012.4.24

  2012年4月2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微纳尺度分离分析技术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8585_201204242129171.jpg

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李浩然教授。

8585_201204242129547.jpg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首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在致辞中介绍到,本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是继第一届(北京)、第二届(杭州)、第三届(武汉)、第四届(大连)、第五届(南京)和第六届(上海),以及继2010年第一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会会议之后的一次微流控分析和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界的一次盛会,本届大会同期还举行了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

  本届会议主题包括(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2)微全分析系统 MicroTAS;(3)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4)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 Capillary HPLC;(5)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6)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7)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可实现广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8585_201204242132076.jpg

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 李浩然教授

  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李浩然教授在致辞中说到: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在各位同仁的支持下,浙江大学由方肇伦院士创建的微分析系统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和系统,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基础。

大会特邀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以及安捷伦科技代表纷纷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8585_201204242129546.jpg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来自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带来了题为《微流控芯片上电极集成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目前微流控芯片系统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如激光诱导荧光、紫外、质谱、电化学等)中,电化学方法由于电极易于微型化,灵敏度不会因微型化而降低,而且电极材料丰富,成本低等特点,最符合μ-TAS系统微型化、集成化的要求。

  报告中,陈院士介绍了其课题组近些年在微流控芯片上集成电极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

  (1)基于碳纤维电极建立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2)基于 PDMS表面纳米金自生长法建立的纳米金膜制备技术及其在阵列纳米金和铜带电极和阵列式一体化电动进样系统中的应用;

  (3)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电极的重现性,研制了金和铜热电极;

  (4)建立了 PDMS表面金膜的转移技术,并将其用于制备监测细胞电容和阻抗变化的检测电极;

  (5)基于 PDMS微通道模板制备了碳墨水保护层以代替传统的光刻胶制备了 ITO微带电极,将其作为微芯片中的双极电极,建立了 ECL法检测细胞表面叶酸的方法;

  (6)点阵式 ITO阵列电极的研制,结合微流控芯片系统和ECL能量转移原理,实现了多种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的快速检测。

8585_201204242132075.jp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的大会报告题为《定量蛋白质组学进展》。张院士首先指出,对复杂体系中蛋白质进行规模化定量分析可以为推动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化学以及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数据。诸多分子生物学上的重要发现都源于差异蛋白质的发现。因此,如何实现规模化蛋白质准确定量已成为当前蛋白质科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报告中,张院士具体介绍了近期其课题组为提高蛋白质组定量的精确度、准确度、覆盖率和通量,在蛋白质组定量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高效、低残留样品预处理材料

  血浆中的内源性多肽对于疾病前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丰度蛋白质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内源性肽的阿检测。利用蛋白与多肽的分子量差异,结合了材料的体积排阻和反相色谱的保留机理使得高分子量蛋白可以被有效去除,张院士所在课题组发展了利用碳介孔材料(OMC)富集血浆中内源性多肽的方法。

  以氨基磁球为基质,以三磷酸腺苷二钠为配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粒径为200nm的新型固定化金属离子磁性材料。该材料对磷酸化肽富集的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且操作简单、耗时短。利用该材料,在小鼠腹水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磷酸化蛋白表达差异研究中,发现了658个磷酸化蛋白,其中511个蛋白得到了定量,包含439个磷酸化蛋白质,定量覆盖率为76.96%,同时发现了61个差异磷酸化蛋白质。

  蛋白质定量新方法

  在蛋白质组相对和绝对定量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张院士主要介绍了基于MS2的二甲基化定量方法。针对一级谱定量存在易受到洗脱离子的干扰、定量稳定性、准确度差等问题,发展了基于二级谱二甲基化的定量新方法,采用a+,b+,y+三种离子综合进行定量,定量范围达2个数量级。

  集成化蛋白质组分析平台

  在集成化蛋白质组分析平台方面,构建了HILIC-SCX-PNGaseF IMEr集成化样品预处理系统,用于糖基化肽段的选择性富集,整个分析过程可在1h在完成。该方法在进行鼠脑提取蛋白糖基化位点分析中,鉴定到120个糖蛋白group,196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其中包括9个已报道的位点、126个在数据库中显示具有潜在的位点,以及61个新发现的位点。

  双通道SPE用于定量蛋白质样品预处理装置,可以得到高定量准确度和高精密度的定量结果,同时得到的更高比例的定量蛋白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