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职业性砷化氢中毒的发病机制

2022.5.30

  1.血管内溶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血液中砷化物,90~95%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砷-血红蛋白复合物,通过谷胱甘肽氧化酶的作用,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下降,导致红细胞膜钠-钾泵作用破坏,红细胞膜破裂,出现急性溶血和黄疸。砷-血红蛋白复合物、砷氧化物、破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管型等可堵塞肾小管,是造成急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研究发现溶血与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肮甘肽含量下降有密切关系,主要由于:①GSH是能稳定红细胞含琉基的酶,可保护血红蛋白及辅酶免受氧化,以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A5H3与Hb结合后,可产生两种后果,一是A5H3与GSH有极强的亲和力,形成不可逆的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使红细胞内GSH含量下降;二是砷-血红蛋白复合物再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作用形成一种氧化型代谢产物和活性氧类如H202等自由基。由于红细胞内已耗尽,不能及时清除这些物质,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红细胞,发生溶血。②AsH2可抑制红细胞过氧化氢酶,致使过氧化氢蓄积,破坏了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使钠、钾泵的作用丧失,红细胞肿胀,血红蛋白从已缺损的细胞膜中漏出,形成“血影细胞”,导致溶血。③红细胞GsH大量消耗后,可使Hb变性。有报道小鼠暴露于8699.8mg/m3砷化氢气体后,可使血红素的氧化率(Fe2+,Fe3+)增加。体外实验,红细胞接触砷化氢后,血涂片出现Heinz小体,使红细胞僵硬,其变形性及可塑性大为减退,易于破裂,在通过单核—巨噬系统时也易被阻留而被巨噬细胞破坏,其生成的血红素与血红紊结合蛋白(血结素,homopexin)结合,最后被肝脏清除。但在急性中毒患者中未发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发生较快。因此这一学说尚待进一步证实。

  2.急性肾功能系竭 溶血后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中与触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触珠蛋白复合物。血清中结合珠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作用似血红蛋白的转运蛋白。游离血红蛋白与血清结合珠蛋白的结合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排出,但可被肝实质细胞所清除。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多余的血红蛋白即可从肾小球滤出,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如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量>1300ms/L时,临床出现血红蛋白尿,约100ml血液中的红细胞破坏而释出血红蛋白量即可引起急性肾衰。肾脏损伤是由于:①红细胞大量破坏后,砷—血红蛋白复合物、红细胞碎片、血红蛋白管型等物阻塞肾小管。②砷化氢对肾脏的直接毒作用、肾脏有效循环血量持续减少、肾小管内皮细胞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肾小管功能紊乱、坏死,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砷化氢对全身主要器官如神经、心、肝、肺等都有毒性,且由于溶血后的作用,使很多器官受到更多的损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