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重大测序成果,改写绵羊遗传史

2015.9.06

  在当前羊肉价格不断攀升、羊毛织品价格下跌之时,一项突破性的新研究利用先进的遗传测序技术,重写了绵羊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育种及交易的历史。研究发现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当代牧民维持或恢复对于食物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一些有价值的性状)。

  这一发表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的研究论文,是由来自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尼泊尔、芬兰和英国的科学家们开展史无前例合作研究的产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资深科学家韩建林(Jian-LinHan)和中科院分子遗传学家李孟华(Meng-HuaLi)是这项研究的主要通讯作者。

  获得来自阿塞拜疆、摩尔达瓦、塞尔维亚、乌克兰、俄罗斯、哈塞克斯坦、波兰、芬兰、中国和英国的42种驯养的本地绵羊品种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两个野生绵羊物种,这一研究小组分析了它们的完全线粒体DNA。将这些数据与来自另外7个国家150个品种的DNA序列进行对比,完成了最详尽的绵羊母系遗传分析。

  现在可以像历史记录一样读取当代绵羊的DNA,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追溯10,000年前,当人类在中东肥沃月湾首次开始放牧这些动物之时。

  韩建林说:“我们发现相比于现在欧洲常见的绵羊,亚洲的绵羊更具遗传多样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多样性来帮助内蒙古和中国西部等地方、希望专注肉类而非羊毛生产的牧民。”

  非一个而是两个迁徙波

  科学家们发现,亚洲绵羊丰富的遗传基因是驯养动物两个不同“迁徙波”(migratorywaves)的产物,而非此前认为的一个迁徙波。

  韩建林说,对来自许多国家150个品种的数千个组织样本进行DNA分析,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驯化绵羊最早是在8千到1.1万年前出现在肥沃月湾(FertileCrescent)。它们随后通过丝绸之路一路向东到达今天的中国和蒙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绵延约4,000英里的贸易通道,数千年来促进了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商业贸易和人类迁徙。

  但韩建林和同事们发现了第二波迁徙的证据:大约5千年前在现在的中国北部和蒙古地区牧人培育出了他们自己的独特品种。这些动物之后沿着丝绸之路回到西方,频繁的交易母羊,使得它们与祖先的后代混交,生成了更多不同的品种。例如,蒙古成吉思汗部落的武士往往将活羊捆在他们的马上进行西征。

  英国诺丁汉大学牲畜遗传学家OlivierHanotte说:“这项研究表明,现代绵羊的遗传谱系是通过成千上万年首先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的贸易与育种而形成,构建出了一组独特的有益性状。这为当代绵羊育种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畜牧业世界中,要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首先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直到现在,我们都几乎不知道亚洲绵羊的遗传构成。”

  适于育种的有益性状

  韩建林说,这项研究为更有效的育种来支持亚洲数百万的贫困牧民——其中许多人现在在寻找更适于肉类生产的绵羊品种——奠定了基础。韩建林和同事们说,他们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是利用当前研究生成的信息,为制定一个可以有效提供给亚洲及沙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游牧群体适合于当地条件和喜好的动物育种计划奠定基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