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胃蛋白酶原在胃病检测中的应用

2020.1.03

\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由胃底腺的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和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分泌)。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应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可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将胃病高危人群筛检出来,再去做进一步的镜检确认,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高了50倍。

 

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PGⅡ比值(PGR)可起到胃底腺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中PGⅠ先升高再降低、PGⅡ升高后维持较高水平,这样PGⅠ 、PGⅡ、PGⅠ/PGⅡ比值的异常会提示不同的胃病,所以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应用范围

  1. 胃癌早期筛查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感染作为胃癌发生的肯定致癌源,在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这一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PG浓度水平的变化。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Ⅱ,除菌后则显著下降)。因此可将PG作为观察HP感染根除治疗疗效的一个检测指标。

胃癌的筛查手段主要是胃镜、钡餐、肿瘤标志物等。胃镜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做起来痛苦,很多人有恐惧感,不能接受,胃钡餐是传统的胃癌普查初筛手段,但这种检查方式存在射线暴露。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非介入式、能够及时、有效、并可动态监测胃部病理状况变化情况的诊疗方式,以便筛查出胃癌的高危人群去做进一步的检查。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二、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效果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感染作为胃癌发生的肯定致癌源,在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这一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PG浓度水平的变化。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Ⅱ,除菌后则显著下降)。因此可将PG作为观察HP感染根除治疗疗效的一个检测指标。

 

三、消化性溃疡及治愈后复发的判定指标和疗效评价指标

血清PG水平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密切相关,胃溃疡初发者PGⅠ升高明显,复发者PGⅡ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Ⅰ、PGⅡ均显著升高,故PG含量变化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有效判定指标,尤其在用药治疗效果检测、维持治疗效果方面有重要意义。

 

四、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将血清PGⅠ、PGⅡ含量作为随访指标,由于分泌细胞切除,血清PGⅠ、PGⅡ含量降低,胃癌转移后其它细胞也会产生PGⅠ、PGⅡ,复发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

 

五、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指标

由于胃蛋白酶主要由胃黏膜细胞分泌,因此PG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胃黏膜分泌功能。

\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