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干细胞与免疫

2012.11.05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本期《聚焦中国》作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华人科学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成果。并专门介绍了中国免疫学会、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国内领先免疫学研究机构与团体。

  大多数科学家在想到干细胞研究时,并不会第一时间联系起免疫学。不过对于干细胞研究者们来说,了解干细胞的免疫功能是将其成功用于临床治疗的核心。

  “研究与干细胞相关的免疫对于干细胞临床应用非常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春华说。 赵春华教授致力于研究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和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缓解移植时产生的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赵春华教授及其同事正在进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看来自供体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否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在该疾病中免疫系统破坏了肝脏中的胆管。赵春华教授还通过临床试验发现,某些间充质干细胞亚类有防止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潜力,GvHD是骨髓移植中常见的并发症。

  不过间充质干细胞离充分的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皮肤GvHD是移植物抗宿主病最常见的形式,有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尽管间充质干细胞对儿科患者有一定作用,但它对皮肤GvHD帮助不大。

  为此,赵春华教授及其他一些研究者们回到实验台,力图揭示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免疫的机制。这样的基础研究有望分离出效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亚类,或者找到能够增加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分子。事实也的确如此,赵春华教授及其同事成功揭示了一类间充质干细胞缓和炎症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即促进另一种免疫细胞的形成(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上述研究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将干细胞研究作为科研重点,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约五亿美元。

  “依靠大量成绩斐然的资深科学家,中国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竞赛中的重要一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心血管干细胞生物学项目带头人 Kenneth Chien说。这些科学家大多研究胚胎干细胞等方面,不过也有部分科学家关注着干细胞与免疫学的交叉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时玉舫。于 2002年在上海成立的健康科学研究所成长迅速,目前拥有约350位科学家,主要致力于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时玉舫教授、赵春华教授及其同事发现了能够转变间充质干细胞,使其缓和免疫反应的分子。时玉舫教授还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出的抑制免疫应答的因子,如 IDO(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时玉舫教授正在努力将其成果带入临床,计划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

  干细胞的免疫特性也受到了GSK的关注,最近该公司与时玉舫教授等研究者们合作,将可源自MSC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多发性硬化症模型中,以分析这些细胞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时玉舫教授和赵春华教授都从美国回到了祖国,现在他们的资金更充足责任也更大,其研究项目快速发展着。Kenneth Chien在谈到中国干细胞科学时说,“中国干细胞研究的巨大潜力还未完全挖掘出来,不过它的不断进步将会带来大量的机遇。”

  健康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联合”,跨科学院与高等医学教育系统创立,冠名健康科学中心,2002年4月开始实体化运作,2005年更名为健康科学研究所。

  健康科学研究所的核心使命是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聚焦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免疫及重大疾病研究、肿瘤防治新策略研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育干细胞药物研发、疾病代谢组学研究、肿瘤个体化诊疗、免疫微环境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心脏发育与心肌修复五个重点方向。研究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以解决临床治疗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努力推进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先进的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体系建设和复合型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专业型人才,使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骨干力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推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注重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学院的工作以科研和教学人员为主导,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助。学院行政工作的重点是以较高的效率服务于师生和科研人员,共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而努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来源于三部分:年成立的燕京大学生物系、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生物系。它们于 1952年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下称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院校的发展十分关心支持。江泽民主席1997年亲笔为院校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院校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院校发展寄予了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指出:“协和具有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办好,也一定能够办好,办出协和的特色,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