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胡立彪:被误读的阿胶

2010.6.17

   □胡立彪

   据说,医学界有这样一个实验:麻醉猫反复从股动脉放血造成严重出血性休克,静注5%~6%阿胶溶液约8ml/kg,能使极低水平之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且作用较为持久。该实验证实了阿胶具有非常好的抗休克作用,功效远优于其他同类药物。当然,那只可怜的猫大难不死,也要归功于阿胶极强的补血能力,医学上认为其疗效优于铁剂。

   显然,上文的“医学界”指的是西医,而这个实验,除了证明了阿胶的确具有卓越功效,大概也解除了一些西医学者对作为中药的阿胶的怀疑――这不是说中医有多高明,只是再一次为中医的经验理性加了一次分。不过,在我国民间,阿胶本身所获得的“上品”高分,多半并非由“作为中药”这一点所加,而是得自于另外的“经验理性”――人们对其美学价值的发现与追逐。

   《全唐诗・宫词补遗》载有“无名氏”所作一首诗云:“铅华洗尽依丰盈,鱼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诗中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在这位诗人看来,“环姐”丽质,原非天生,暗服阿胶,其美乃成――按照中医医理,女子是以“血”为生命之依托的,所谓“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一旦血液不够充沛,就导致体虚多病。当女性因气血不足虚弱之时,便需要阿胶出面力挽狂澜,提升体力,滋润肌肤,增加美丽诱惑,抵抗岁月在容颜上的沉积。

   正所谓纸里包不住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阿胶来”的“服”局面没坚持多久,“阿胶美容”的秘密便大白于天下。据考证,杨玉环的姐姐杨玉瑶,即唐明皇亲切地封为“虢国夫人”者,也是阿胶的狂热追捧者。有记述这位“瑶姐”的诗云:“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在杨氏姐妹的引领下,后宫佳丽们或明或暗,服用阿胶渐成风气。而宫廷的示范作用又推动民间规模效仿,于是乎,阿胶市场需求大增,洛阳纸贵。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原料驴皮供应不足,市场上假劣阿胶大量出现;另一方面,阿胶的补血养颜功效成为民间看重的卖点,而原来主风、止泻、补虚等诸疗效却降到次要位置。

   不幸的是,这种误读一直延续着,阿胶市场混乱的情况历代都有翻版。最近央视曝光国内阿胶市场造假严重,除了已知的市场原因,也与民间近来盛行中医美容及“食补食疗”之风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民间非常流行的“固元膏”,其主要原料就是阿胶。据悉,目前我国阿胶市场每年增幅高达30%~40%,这让原料驴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不法企业就开始用下脚料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皮来做胶。不少厂商捞一把就走,导致市场比较混乱。显然,阿胶市场分明已经体虚多病,甚至成了一只“麻醉猫”,也该用点“阿胶”补补了。

   事实上,从杨玉环“暗服”开始,我国民间对阿胶的“经验理性”就跑偏了。就像文首提到的那个实验一样,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阿胶的药用价值,但它究竟有无“养颜美容”的功效、功效有多大,目前并无科学证据。也就是说,阿胶在以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书写历史的同时,也被人们用“养颜病容”的笔墨涂抹出一幅惑人虚幻图画,而阿胶被赋予的这种亦真亦幻的双重身份,既为它赢得了荣耀,也让它变得尴尬。而这似乎也是整个中医中药学的尴尬。《中国质量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