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遏制月饼乱象需推行强制性国标

2017.9.21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公布月饼国家标准。对于月饼中馅料含量、配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不少月饼产品仍存在用料不足、违规标注,甚至违规添加药用成分等。此外,部分内地品牌还山寨“港澳”产品,朋友圈热销的“私房月饼”多为三无产品等。月饼新国标对于用料不足问题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但以往用“水果味”、“鲍鱼汁”打擦边球等市场乱象依然存在。(9月19日《新京报》)

  月饼乱象由来已久,虽屡被媒体曝光,监管部门多次整顿清理,只起到略微改善的效果,未能彻底根除乱象。在月饼新国标出台之后,馅料含量、配料等有据可依,企业不能再任性妄为,需要尊重标准而行。但是,月饼新国标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愿采用,这就给不良商家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

  从市场情况看,商家玩弄概念、打擦边球等行为,就是为了赚钱。比如用冬瓜蓉调制的水果味月饼约占整个水果月饼市场八成以上,“真正的水果馅料成本太高,最便宜的也需20多元一斤,而冬瓜蓉馅料每斤仅需几块钱。”可见,用李鬼冒充李逵的办法,能够替商家节省大量成本,普通消费者却不明就里,被“水果味”迷惑住,花了钱并未买到货真价实的水果月饼。

  每年商家都会推出各种养生月饼、保健月饼,迎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售价还很高。可早在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曾发布消费提醒,保健月饼涉嫌虚假宣传,总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且禁止在月饼中违法添加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物品。而根据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不得宣传或暗示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在电商平台上仍有部分商家打着“养生月饼”旗号,宣称或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并涉嫌添加违禁成分。

  至于私房月饼、山寨“港澳月饼”等,亦因信息不对称,存在各种猫腻,商家弄虚作假的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显而易见,月饼市场乱象普遍存在的根源,就是商家有利可图,弄虚作假的成本过低,月饼国标的执行效力太弱,难以遏制商家违规行为。

  因此,有必要修订月饼国标,将各项标准细化、量化,同时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标准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对于弄虚作假者,应依法予以严惩,并将其纳入“黑名单”公诸于众,提醒消费者小心防范。对于网络销售存在的乱象,监管部门也应采纳互联网思维,与电商、社交平台加强合作,利用信息技术锁定违法证据,以倒溯源头追查不法商家,从而斩断牟利黑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