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影响H1N1流感暴发的因素

2013.4.22

  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极端天气与气象异常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影响”的文章,以2009-2010年长沙市甲型 H1N1流感大流行为例, 挖掘病例信息、气象记录的时空环境特征, 并基于甲型H1N流感病毒传播力实验结果建立气象异常SIR流感传播模型。

  2009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全球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 流感大流行可能引发的灾难也重回视野。20 世纪以来,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流感大流行, 即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1957年甲2 亚型(H2N2)大流行以及 1968年甲3 亚型(H3N2)大流行, 三次流感累计感染者数以亿计。

  流感的暴发与流行和流感病毒本身的毒力、宿主的免疫力、宿主与宿主的接触密切相关,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过去几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发现了一系列可能对其传播与流行产生影响的因素, 包括: (ⅰ) 病毒变异与人群免疫水平的起伏, 如病毒新亚型的出现或褪黑激素及维生素D的变化(通常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导致人体免疫力变化等; (ⅱ) 宿主行为规律的变化、人群接触频率及出行频率的变化, 如学校的开学季与假期等; (ⅲ) 环境导致的病毒存活与传播力变化, 如温度、相对湿度变化及高层大气的运动等。

  流感病毒的传播以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为主, 感染者与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流感病毒, 随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散发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

  流感在温带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亚热带东南亚存在一年两次的流行周期, 在热带则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热带地区流感的流行与雨季存在紧密联系。研究表明, 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及绝对湿度等条件对流感病毒的存活与传播存在重要影响。由于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制约病毒飞沫核的产生效率及病毒的生存能力, 因此对流感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这从生物、物理角度解释了随季节、环境的变化, 流感流行周期与流行特点的差异。因此掌握不同环境中流感病毒的传播力与生存能力, 在不同环境下的流感预防防控工作中有所侧重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以2009-2010年长沙市甲型 H1N1流感大流行为例, 挖掘病例信息、气象记录的时空环境特征, 并基于甲型H1N流感病毒传播力实验结果建立气象异常SIR流感传播模型。

  结果表明, 甲型H1N1流感在长沙市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存在重要联系, 流感的传播过程对气象异常反应敏感, 通过绝对湿度异常值、接触率及人群构成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还原长沙市甲型 H1N1 流感的暴发过程, 并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正确预测。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流感防控提供依据, 为随时可能再发或新发的流感暴发提供理论支持, 更提供了认识人群间流感暴发的新视角。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虽然已经过去, 但我们对其在环境中传播的机制仍然缺乏足够认识, 对适宜其传播的气象条件缺乏了解, 也罕见从极端天气、气象异常角度对流感暴发流行的研究。

  这项研究以气象流行病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收集处理病例、气象数据, 统计分析疫情暴发的气象特征, 结合生物学实验研究及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甲型 H1N1流感气象异常模型, 以期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与科学依据。也为近期出现的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了新的资料。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