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土壤容重仪分析土壤容重与根系的关系

2019.4.22

作物生产离不开科学的耕作,选择适宜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土壤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 积极的作用。但是耕作方式如果长期的单一势必会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阻碍作物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免耕会导致土壤出现有机碳和养分表层富集、层化等质量问题,并使病虫害加重;长期少耕,如旋耕造成土壤容重增大,易形成犁底层,土壤紧实,通透性变差,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而长期翻耕则会导致表层土壤 结构稳定性和团聚体质量下降,加剧农田表层土壤的流失和风蚀,影响土壤蓄水能力。为此,国内外学者积极研究探寻合理的轮耕模式和周期,以解决长期的单一耕作措施所带来的问题。土壤容重仪是测定土壤容重的重要仪器。

在不同耕作条件下,小麦生育前期(返青以前)的单株次生根数为8.6~15条,以旋耕2年后深耕处理最多,但不同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生育中、后期 (返青以后),单株次生根数仍以旋耕2年后深耕处理最多,连续深耕3年处理次之,连续旋耕3年最少,并且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处理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灌浆期旋耕2年后深耕与连续深耕3年、连续旋耕3年处理相比,单株次生根数分别增加1.3%~4.0%和14%~20.5%,其中与连续旋耕3年差异达显著水平。到蜡熟末期,处理间差异缩小,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在连续旋耕2年条件下深耕,促进了生育中、后期次生根的发生,有利于分蘖成穗和籽粒灌浆。

通过土壤容重仪的 测定分析发现,小麦生育期间,不同处理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在拔节达到最大值。小麦根系活力以旋耕2年后深耕处理最 高,不同处理间差异在生育前、中期(拔节以前)不显著;在生育后期(抽穗以后),旋耕2年后深耕与连续旋耕3年处理差异显著,与连续深耕3年处理差异不显著;接近成熟时,不同处理间差异缩小,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旋耕2年后深耕对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有积极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