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痉挛性斜颈诊疗分析

2022.3.28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异常性不随意收缩所致的间歇或持续性头颈部随意运动和头位异常。对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选择痉挛性斜颈患者1例,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回顾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29岁,因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6小时入院。患者于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呈阵发性强直性收缩,间歇时间不定,发作频率渐行增加,渐至1-2分钟发作一次,症状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经按摩颈肩部可缓解,发作时转颈或低头动作不能,症状重时感呼吸困难,需用颈托固定颈椎,不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恶寒及发热,无牙关紧闭及腰背、四肢肌强直,四肢活动自如。

 

查体:T37.2℃,P84次/分,R19次/分,BP110/66mmHg。专科查体:神志清楚,颈后肌群痉挛,未及明确压痛点,颈椎被动活动可,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确异常。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既往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颈椎CT平扫示颈椎生理弧度略呈反弓改变,颈椎未见骨折及滑脱。颈椎CR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弓成反弓。考虑诊断痉挛性斜颈。

 

1.2方法

 

拟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建立静脉通道,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在持续心电监护及指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下,经静脉10秒钟注射完丙泊酚40mg,患者意识迅速丧失,进入麻醉状态,头颈后仰收缩症状随即消失,将患者置于侧卧头后仰位以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予面罩低流量吸氧,加快输液速度,约10分钟左右,患者有苏醒迹象,即予同法追加丙泊酚40mg。

 

2结果

 

科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约30分钟后苏醒,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症状完全消失,随后予妙纳50mg口服,3次/日,留院观察3日,未见复发出院,随访1年半未再复发。

 

3讨论

 

根据其有无继发因素分为原发性痉挛性斜颈和继发性痉挛性斜颈。继发性斜颈往往有明确病因,包括创伤、感染、代谢异常、肿瘤、中毒、某些药物反应等。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5型:

 

(1)水平旋转型:即头颅以体轴为中心不自主向一侧水平旋转。(2)后仰型:即头部不自主后仰,面部朝天。本例患者就属该类型。(3)前屈型:即头部不自主向胸前屈曲。(4)侧倾型:即头部偏离体轴纵线不自主向左或右倾斜,严重者耳、颞部与肩膀靠近,常伴同侧肩膀上抬现象。(5)混合型:即以头颈回旋同时伴有侧倾,临床上以该型最为常见。

 

原发性痉挛性斜颈目前尚无确切根治方法。治疗方法包括:(1)口服药物,以解痉、镇静类药物为主。(2)肉毒毒素注射,该疗法是目前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首选。(3)外科治疗,包括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痉挛肌肉切除术、脑深部电刺激及副神经减压术等。(4)其他方法,包括针刺治疗、副神经阻滞及康复理疗等。以上治疗方法疗效多不确切,有的甚至伴有不同程度功能、感觉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报道病例尚处于发病初期,本例患者经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一次即愈,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而丙泊酚本身并不具肌松作用,临床鲜见发病早期即予该疗法的报道,鉴于该疗法报道病例少,其确切疗效、作用机理及该疗法的治疗介入时机与疾病的预后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值得关注,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尽早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及改善生活质量。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