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3年全国无机及同位素质谱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13.11.27

  2013年11月22日-25日,2013年全国无机及同位素质谱学学术会议在江苏昆山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200余位从事质谱工作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来自我国多位质谱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与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3年11月24日,大会胜利闭幕并颁发出“优秀青年论文奖”。

  大会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谢孟峡教授主持,首先来自复旦大学的杨芃原教授带来大会报告《质谱离子轨迹的硬件控制和模块化》。

会议现场

谢孟峡教授

复旦大学 杨芃原教授

  杨教授首先介绍现代分析技术应用需要快速、自动化与解决方案,能够快速现场检测、原位检测、在线检测和活体检测,自动化方面有机器手、试剂盒、仪器自动QC、自动分析软件网络化实现,从而减少了认为因素的干扰。

  杨教授提到我们在分析领域最缺乏的还是精密、精准性,离子在质谱中的离子轨迹必须有严格的精准的控制包括精准的设计、精准的加工、装配、电子学系统、软件控制系统以及精准的调试。

  在谈到仪器时,杨老师特意提到了四极杆,四极杆的工作区是一个很小的区域,工作在顶点上,仪器的偏移或精度的误差都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不仅四极杆本身要做好,而且要有有效的测量工具,来保证四极杆的加工、装配的精度;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真空的车间,这种车间投资大约需几百万到上千万。在中国,电路已经做得不错,但在精密机械加工装配方面还比较落后,杨教授呼吁虽然目前我们仍从国外购买四极杆,仍希望以后我们国内能够自主生产,赶上国际水平。如果四极杆中国人能够做好,中国人就能发展出各种组合式的质谱。

  杨老师强调说:每一步误差都会在下一个环节被放大,所有每一步都要精密控制。只有提高精度,做出来的产品才能达到最初的设计。

        接下来,杨教授提到TOF制造技术。实现高分辨的区域也是一个很小的区域,加工和装配精度也要特别注意。在国际上现代用反射型的TOF理论来实现高分辨TOF已经做得很成熟,在直角(垂直引入)Q-TOF理论方面,应感谢俄罗斯Alexander F. Dodonov、德国H. Wollnik等科学家,他们对现代TOF理论贡献都很大。在此基础上,复旦、厦门等课题组都掌握了TOF的制造技术。

       线性离子阱可以储存离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理论成熟后,中国人已可以搭出线性离子阱。现代的Q-TOF中也借鉴了线性离子阱的部分来累加存储离子。线性离子阱的累加、存储能力,对于提高目标离子的灵敏度很有效。目前,复旦大学还在重点研制可控的离子累加器/反应器(SIATMS:Selective Ion Accumulation & Tandem MS),可以进一步提高串联质谱的灵敏度。

      掌握了理论和各种功能化的模块后,杨教授希望中国各科学工作者都能积极共享这些功能化模块,并借助中国在尖端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上已积累的制造技术,制造这些功能化模块。

      杨教授还呼吁各科学家和生产制作厂商都能关注最新的轨道离子阱(Orbitrap),追赶国际最前沿的质谱技术。这项技术并不是很难,但目前中国关注不够。

      杨教授介绍了在整机研发制造方面,复旦大学已历经了20年的质谱仪器开发历程:

  •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  1996-2006
  • 商用LCTOF,2007-2011,设计制造了MS800、820、822产品,821研究样机
  • 四极杆质谱仪开发,2007-至今;后演化为舜宇恒平的工业质谱产品
  • 离子阱质谱仪,2007-至今;其便携式离子阱质谱仪,后演化为聚光现在的便携式质谱
  • 还搭建了821-LIT,是国内的首台串联质谱

      在通用构架体系方面,质谱制造可包括以下部分:

1、离子传输系统的通用化设计,比如:六极杆等

2、电子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比如:高压脉冲、高压电源、前置放大器、峰值甄别器、时间数字转换器、高速数字化仪

3、通用的质谱关键部件,包括大型四极杆分析器、和高分辨oaRTOF分析器模块

4、通用测控系统和功能板卡

5、以Labview和CVI为基础的软件加速开发模块

6、模块化真空系统

      杨教授也介绍了复旦大学已研发的关键部件、功能化模块等;他呼吁大家可以更多地共享通用部件,各个单位可以提供给其它需要的单位,共同快速促进中国质谱的发展,如:高压脉冲、高压电源、离子光学系统、离子传输系统、离子反射器、ADC等等。

     杨教授还提出了一些研发制造质谱仪器的思路:针对应用,仪器研发制造可采用功能化模块搭建专用仪器。比如,可采用基于芯片的单级四极杆,设计制造供有机合成实验室使用的接HPLC的小型MSD。还可以用四极杆和离子阱的组合仪器,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做成小型化仪器后可开发成移动式质谱。开发基于MRM技术的高灵敏度仪器用于蛋白、多肽、药物等的定量。开发高端的三重四极杆式的ICPMS,或低成本的四极杆+离子阱组合ICPMS。离子阱+TOF的组合式质谱可用于代谢组学研究。还有测定蛋白质复合物的ESI高质量测定的离子阱;基于芯片MALDI的离子阱;用机械手和小型质谱组合的快速敞开式离子化测定的质谱;激光烧蚀/辉光放电(LA/GD)质谱等。          

      杨教授最后希望仪器公司和科学工作者可以更多更好地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质谱研发制造业的发展。


 来自质谱学报的沈莹向与会专家、老师等介绍了质谱学报的相关情况。

质谱学报 沈莹女士

  沈女士介绍质谱学报是由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主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单月出版),第八届编委会委员共有53人,审稿专家有200多人。目前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2012)、美国工程索引《EI》(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分析文摘》等数据库收录。学报收稿总数已从2011年的79篇发展至2013年的172篇,其中无机、同位素质谱及质谱仪器类稿件数量2013年已达64篇。

  学报的发表周期正常为6~7个月,编委推荐且两名审稿专家一致认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可经绿色通道发表只需3~4个月,而发布到“中国知网”平台、需要作者授权、文章标有DOI码或正式出版后替换网络出版文章等可优先数字出版发表周期为3~4个月。用户可免费下载1980年创刊以后来所有发表的全部文章。

  大会报告结束后,中国质谱学会李金英理事长上台致闭幕辞。李金英理事长讲到:“首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同学一直坚持到最后,并在会议中认真讨论,甚至有时还在争论;另外还要感谢天瑞仪器公司所有为会议服务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以来工作人员一直抓紧筹备,由于到会人员比预估的人数超出了好多,天瑞仪器公司在应急方面处理非常好;此外我还要尤其感谢两位会议的组织者,一位是天瑞公司的李云济先生,一位是大会秘书长谢孟峡教授,他们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李金英理事长还补充说道明年质谱学会还将举办更多的会议,呼吁大家能够积极报名参加。

中国质谱学会 李金英理事长

  闭幕式最后一个环节,颁发了本届“优秀青年论文奖”,共有十一位青年学者获奖,墙报获奖者分别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谭静与谢胜凯、东华理工大学的洪峰;口头报告的获奖者分别为东华理工大学的董晓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赵占锋、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韦冠一、南京大学的魏海珍副教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绍占同学、复旦大学的徐福兴同学、山东大学的武中臣副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张磊老师,李金英理事长、刘召贵博士、李冰教授、杨芃原教授、刘敦一教授、郭冬发教授、丁传凡教授、张玉海教授、周涛教授、杭纬教授、朱敏先生分别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获奖者合影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