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杨祝良小组新成果:“致命天使”鹅膏菌

2016.11.11

171857_201611111433411.jpg

  中国,毒蘑菇物种繁丰,每年导致众多中毒事件,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剧毒鹅膏。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高达90%都是因为误食剧毒鹅膏所引起的。在欧洲和北美洲,人们对剧毒鹅膏认识相对较为深入,但在东亚,对剧毒鹅膏却知之甚少。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及其研究团队基于五个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结合形态特点和生态特征,对中国剧毒鹅膏的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式样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日,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了国际主流真菌学学术期刊Mycologia上。

  不易分辨

  在欧洲,有一种鹅膏菌非常知名——“恺撒蘑菇”。据记载,罗马帝国时期恺撒大帝最喜欢食用这种菌类,并规定这些蘑菇只能供宫廷食用,它也因此而得名。恺撒蘑菇的学名叫橙盖鹅膏菌,在东亚,它也被称作黄罗伞、鸡蛋黄蘑等等。因为美味,中国很多地区都有采食这种菌的习惯。

  “鹅膏菌的特殊性就在于,既有可食用的,甚至很出名的,也有剧毒的种类,更让人头痛的是,它们不但长相相似,而且经常混杂在一起,非常不易分辨。这也是它成为误食中毒比例最高的毒蘑菇的原因。”杨祝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

  剧毒鹅膏菌分布非常广泛,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分布。目前已知的剧毒鹅膏菌约有5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根据团队的最新研究,剧毒鹅膏在我国共分布有12个物种,其中大部分物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物种局限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每年5月到10月,中国中部和东部的阔叶林里,广泛生长着混杂着剧毒物种的鹅膏菌。按杨祝良的话说,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不要指望有什么地方的野生菌是可以放心自由采摘食用的。

  中毒类型

  剧毒鹅膏菌的毒性非常惊人,一个小个体的毒素足以致一个成年人于死地。因此,只要误食剧毒鹅膏菌,如果不及时就医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

  据杨祝良介绍,剧毒鹅膏菌含有的是鹅膏毒肽、鬼笔毒肽、毒伞素等环肽类毒素,它们可以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即使经过烹饪也不能使这些毒素失去活性。

  不同种剧毒鹅膏菌毒素作用于人体的类型也是不同的。较轻的是作用于中枢神经,除了消化道不适,还会出现幻觉、昏迷等症状,但及时治疗,恢复较快;严重的是损伤肝脏或者肾脏,可引起昏迷或者器官衰竭。在毒蘑菇中毒致使肝损伤的事件中,剧毒鹅膏菌的比例是最高的。

  这类毒蘑菇中毒反应还有一个特殊之处。杨祝良介绍,误食的患者在最初治疗的一到两天会出现一个假愈期,此时如果放弃治疗,病情会急转直下,从而错过生还的机会。

  此外,他还强调,蘑菇中毒的潜伏期差异很大,从10分钟到一两天不等,特殊的甚至可能更久。有些成年人自以为食用完并没有即刻产生反应就意味着这种蘑菇是安全的,再让儿童食用,这么做仍然存在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地区1994年到2012年间,共有350多人因误食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而中毒,其中79人死亡;广东省2000年到2014年,89人因误食致命鹅膏中毒,45人死亡。在杨祝良看来,这些中毒、死亡案例的数量已经相当惊人。

  如何鉴别

  “大部分中毒事件主要是乡村农民自己采摘野生菌误食造成的。”杨祝良告诉记者,村民们往往基于自己的经验,对野生菌进行判断,但有些认识是错误的。比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有虫的蘑菇没毒等等。“可事实上,很多剧毒鹅膏菌看上去极其普通,非常具有欺骗性。”

  为了让老百姓能快速、简单地分辨剧毒鹅膏菌,科研人员编出了一句形象的总结:头上戴帽子,腰上系裙子,脚上穿靴子。意思是说,如果人们看到一种蘑菇同时拥有菌盖、菌环、菌托这三种特征,90%以上的可能是剧毒鹅膏菌。

  但在农村,对毒蘑菇鉴别的知识宣传和教育还远落后于城市,尽管大部分中毒事件发生在农村老百姓身上。

  杨祝良说,欧洲是目前对剧毒鹅膏科普传播和教育最成熟的地方。早在二战期间,大量士兵在野外误食剧毒鹅膏菌而丧命,因此,欧洲科学家在那时起就对这些剧毒蘑菇展开了研究。如今,欧洲的小镇,在每年蘑菇生长、采摘的季节,甚至还会有一名专职的工作人员,帮助前来咨询的当地百姓鉴别他们采摘的蘑菇是否安全。

  杨祝良团队去年完成出版了一本《中国鹅膏科真菌图志》,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与快速鉴别我国的食用和有毒鹅膏菌。除了专业人士,这本书还适合蘑菇爱好者、野外生存训练者等等。但他也坦言,《中国鹅膏科真菌图志》主要还是一本学术着作。目前的科普工作主要依靠讲座、宣传海报、科普文章等等。

  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是研发了专门针对鹅膏科真菌鉴别的试纸,方便相关的工作人员、采摘的老百姓可以随时进行科学的检测。未来,如果这项技术得以应用和推广,也许可以有效减少剧毒鹅膏菌的误食中毒事件。(生物谷Bioon.com)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